殚精竭虑,任重而道远,宋代从政词人的一生

2020-08-01 21:08:44 作者: 殚精竭虑,任

宋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中最为繁荣的时代,尤其是在北宋,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战乱相对较少。宋代皇帝为避免晚唐出现的藩镇割据现象,十分注重内部朝廷建设,重文轻武;再者宋代不再"抑商",注重发展经济,鼓励经商,对百姓的思想控制不是十分严厉,民间文化百花齐放,人们思想开放,社会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

宋代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词人,且这些词人同时在朝廷或者地方为官从政。不同时期,这些从政的词人在所著词句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也是不同的。

首先要说的就是在宋代初期的柳永,柳永是婉约派词人,同时也出生在官宦之家。年轻时,多次参加科举,大都以失败告终,比较幸运的是最后还是走入官场,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泗州判官等官职。

虽然最后终于实现为官的仕途理想,但是所从事的都是一些地方小官,因此经常四处漂泊,居无定所。他的词句中有很多都表达了羁旅行役的苦楚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少年游》:"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狭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

这首词以深秋的长安为背景,全篇采用白描手法,给人一种清冷萧瑟又明丽的意境。词中的"长安"既是写实,也有托喻,长安一般指帝都,帝都一般车马飞驰,但是这里却说马迟迟,实际上作者写的是自己不愿再追逐这些蝇头小利。下篇"归云"自喻,他无法回到过去,和他的歌酒朋友再欢聚,也没有了之前的期待心爱之人的热切心情,表达了失去了过去又无法把握未来的封建时代文人的悲悯之情。

宋代是一个十分注重培养文人的朝代,主要是因为赵匡胤建立宋朝后,怕有谋反之人学习他黄袍加身,便重文轻武,大力选拔文人。所以当时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才学之人很多,这也就使得通过科举考取功名,走上仕途的道路并不是那么容易。

此外,在宋代为官后想要发展得很顺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宋朝冗兵冗员,很多官员都是只拿俸禄不办事的闲职,再加上宋代官员级别有九品,最基层的官员则是干活最多,背锅最多的。由此可见,柳永所面对的境遇可能那个时代很多的文人都遇到了。

柳永也被称为风流才子,他的著作中很多都有描写青楼女子的苦闷和心事烦闷的心情,这可能也与他仕途不顺有原因,所谓官场失意,情场得意,既然不能用以满腹诗文报效朝廷,那么寄情山水,享受爱情之美也不错。

宋代另一位著名的词人就是范仲淹,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公元1015年考取进士,官至枢密副使。

范仲淹从小饱读诗书,且一心为民,关心国家命运和百姓疾苦,也提出了许多治理国家的政策,最后因得罪朝廷权贵势力,被贬抑郁而终。范仲淹是豪放派词人,因为他也从军打仗,所以所写词句大都气势磅礴、意境壮阔,且多是边塞之作。

《渔家傲?秋思》: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是范仲淹在宋康定元年至庆历三年之间,在庆州驻守抵御西夏军队进犯时写下的,从南方温暖之乡到达西北荒凉大漠,面对广阔无际的土地,作者心中充满了惆怅,边关战事未捷,不能离开,可是远离家乡,远离家人,这种思乡之苦却时常涌上心头。

这种进退两难的心情,只有通过文字来表达出来。这篇词作被誉为"穷塞主之词",全篇的句式都是七字句,运用词句组成而成的语调,从而传达出了一种低闷沉郁的情感。通过描写飞回衡阳的大雁,不时回荡在耳边的号角声,漫无边的大漠和四起的狼烟、昏黄的落日等大漠特有的景色,给我们呈现了一个远离家乡,面对苍茫大漠的将士的孤寂和惆怅之情。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出生于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家,自幼学习刻苦,天赋异禀。嘉祐元年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得益于欧阳修赏识,后考取三等,担任朝廷判官。但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卷入政坛风云,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的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因此对人生的感悟也更加深刻。

《满庭芳》一词就写透了人生的得失成败: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此篇主要是议论为主,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人间虚名薄利不过是蝇头小利,不足争夺,世间世事皆命中注定,无法强求,不如趁身体还未老,容许自己些许的张狂。

短短几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成败的淡然,不强求功名利禄,不把人生价值仅寄托于官职名利。当时苏轼被贬到黄州时,人生道路遇到重大挫折,心情十分烦闷。他一心为朝廷卖命,但没想到官场争斗十分黑暗,各种政派内部斗争互相迫害,使得他对人生的价值有了重新的思考,所以他的很多词中都表达了他遗世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傲心态和对世事淡然,对生命豁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和超然的人生观。

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辛弃疾也是一位卓越的词人。辛弃疾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后被主和派排挤,归隐山林。 因为从小出生就沦陷于金国,所以他自幼便有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宏图大志。他也是豪放派词人,因此所作词文,激昂豪迈,器宇不凡,多表达了自己的家国仇恨、雄心壮志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