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一喝酒,皇帝都绕着走,一戒酒,挂了

2020-08-05 01:09:15 作者: 此人一喝酒,

唐诗人李贺的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后代诗人词客大为推崇的妙句。

许多人都把这句诗化在自己的诗词里,也有不少人替这句诗对下联。宋诗人石曼卿对联为:“月如无恨月常圆”,大为宋人赞叹,一时语惊四座,众人叹服。

成千古佳话。

石曼卿名延年,曼卿是字。

北宋著名诗人,和梅尧臣、欧阳修、苏东坡等人是好朋友。

一个诗人、一个酒徒、一个落拓不羁的有趣人。

01

不慕名利

石曼卿年轻时中进士,朝廷已发下证书、官服。

不料有人检举说这一科有舞弊,重考。

结果石曼卿居然榜上无名。

好几个人正在饮酒庆祝,闯进一群差役,宣称奉命把这几个人的证书、官服等收回。

十年寒窗,无数艰苦,正换来得意尽欢之时,不料如南柯一梦。

巨大的失落之下,有人当场痛哭失声。

而石曼卿不愧为大丈夫,面不改色。

从容不迫地脱下官服,官帽。

只戴着头巾、穿着白衣,继续喝酒。

并集唐人诗句当场呤首诗道:

年去年来来去忙,为他人作嫁衣裳。仰天大笑出门去。独对春风舞一场。

第二天朝廷做个补偿,让这批人入“三班借职”,这是个低级武官级别,曼卿耻于入职。

当时欣赏他的大臣张知白劝他:“不要等母亲老了再出仕嘛!”

这话讲的实在,先安下身来再说。

曼卿这才就职。

没多久转为馆阁校录,从事秘书文字类工作,如鱼得水,做得非常顺,大家都说石学士水平高。

石曼卿本来是幽州人,幽州被契丹人占领,他爷爷不愿意活在异族的铁蹄下,率领家人颠沛流离回到大宋。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石曼卿血液中那股豪迈的气势,即源于此。

仁宗早年,章献太后(刘娥)把政。

大大小小的官吏,没几个人敢道半个不字。

曼卿小小一个官儿,居然上书要太后还政于皇帝。

逆披龙鳞这种事,讲起来格外有勇气,很拉风,曼卿一下子就出名。

可这种事其实很要命,后果很严重。

太后大怒,把曼卿一撸到底,驱逐出京,在江苏丹阳一带艰难渡日。

老友范仲淹时时惦记着他。

一次派儿子范纯仁到苏州老家运麦子,特意绕道丹阳看望曼卿。

一见之下,小范惊呆了。

石家屡遭不幸,曼卿父母妻子三人相继亡故,居然没钱埋葬,停棺家中!

小范毫不犹豫地连船带五百斛麦子全部送给曼卿,让他用来处理家事。

这就是“麦舟之赠”。

小范回家告诉老范,石世叔混得好惨哟,如此这般。

老范跳起来:“你干吗不把麦子送给他?”

小范说:“我连船都送给他了!”

老范大为满意:“好儿子!做得对”。

后来刘太后去世,仁宗皇帝亲政。

经过朝中老友的推举,石曼卿重新启用回京,收入不错。

于是就打算把钱还给范仲淹。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老范呵呵笑:“老石啊,你看我图你回报吗?”

石曼卿落拓大方,也就不再提及此事。

找个机会到丹阳,在小范赠麦子的河口,造了一座“七里桥”(不是七里香),纪念范家父子的义举,也造福当地百姓。

02

喜酒自豪

大宋真宗、仁宗其间,北与辽国订“澶渊之盟”,西夏李德明又称臣,几十年间民间不懂兵事,文恬武嬉。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曼卿未雨绸缪,屡屡上书言边事,要防范于未然。但是没人听。

这个汉子寄情于酒,忘怀于酒,成为不折不扣大酒仙。

东京王家酒楼,是繁华京城的代表。

一天迎来两个器宇轩昂的客人,二人入坐,一言不发,端起酒杯就喝。

你一杯我一杯,足足喝了一天。

目不斜视,专心致志于喝酒。

那种傍若无人,舍我其谁的气场,整个酒楼的人都镇住了。

王家酒楼以为来了真神,最好的酒,最好的菜全上。

大家毕恭毕敬,大气不喘。

天黑了,两人起来对施一礼,扬长而去。

无比潇洒,无比飘逸。

第二天东京城就传开来:老王家酒楼昨天来了两个仙人,喝了一天酒,不讲一句话。

两位“仙人”,就是石曼卿和酒友刘潜。

这二人酒量当真是海量。

有一回,两人在船上喝酒,眼看瓮里的酒越来越少,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咋办?

边上有一坛醋,拿起来倒进酒里,天南海北地海吹,连酒带醋喝个精光。——不知东方之即白。

石曼卿还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喝酒法:

蓬头垢面带枷喝“囚饮”;

大家爬上树喝“巢饮”;

黑灯瞎火喝“鬼饮”;

装成乌龟喝“鳖饮”。

总之花样百出,只为一个酒字。

再加上诗的豪气干云,时人称之:石曼卿的诗,欧阳修的文,杜默的歌,号为三豪。

虽然很多人不同意,——如苏东坡;

但也很多人认同。——如欧阳修。

曼卿在秘书省上班,西边靠近大庆殿。

为了方便,就开了个角门,直接可以走过去。

夏天许多人都跑到大庆殿这边纳凉。

有一回仁宗皇帝从大庆殿走过,突然看见边上一个人醉倒在那,鼾声如雷。

卫士太监冲上去就要踢,仁宗急忙叫:“等一下等一下,这人是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