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谈安史之乱:只因一场舞蹈成了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转折点?

2020-08-30 19:33:19 作者: 详谈安史之乱

761年年末,肃宗病危,命太子李豫监国。

762年五月三日,唐玄宗李隆基去世;过了接近半个月后,五月十六日,唐肃宗李亨去世。

唐代宗李豫启用唐朝将领仆固怀恩为朔方节度使、河北副元帅,进攻洛阳,连续取得胜利。

763年史朝义家眷被唐军俘获。范阳守将献城投降,史朝义自尽。

从公元755年十二月至公元763年二月十七日,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结束。

三.安史之乱对后世的影响

1.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安史之乱被定义为民族矛盾,且最终也被平定。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带领的军队百分之八十都是汉人,官军的部队有许多少数民族。但还是不可避免的给后世的统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只要是外族肯定是窥伺我中原的富饶。一个开放的中国渐渐走向了封闭,从世界中心的地位变成了与世界脱轨的状态。虽然后来明朝有过像郑和下西洋那样的壮举,但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宣扬国威,与不久之后欧洲开启的大航海时代有着本质的区别。

官军在长安整顿了三天后继续追击绞杀在关中平原的叛军,几个月后成功将全部叛军逐出关中。在唐军再一次杀出潼关之后,安庆绪带领他的部下放弃洛阳逃亡邺城。十月,也就是睢阳城失守的同时,官军收复洛阳。

南下的叛军没有了洛阳的支持,很快就被南下的官军以及镇守南方的部队击溃。

此时中原大部分地区被收复。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此诗被后人称之为“老杜生平唯一一首快诗”。)

但很可惜的是,唐肃宗李亨并没有趁胜追击安庆绪,而是把他的重心放到了治理长安以及迎接太上皇唐玄宗归来上面。并且早年的宫廷内斗导致了李亨内心孱弱,使得他对武将产生了忌惮。这使得安庆绪有了充足的时间在邺城重整旗鼓,在757年十二月重新集结起六万兵力。并且,在此之后的一年时间内,安庆绪未被唐军进攻。与此同时,史思明在范阳还有八万兵力。

13.邺城之战

758年九月,唐军集结九个节度使共二十万人围攻安庆绪,邺城之战爆发。

(邺城之战路线图)

但出于对武将的忌惮,唐肃宗李亨并没有设立元帅而是让宦官鱼朝恩作为监军。

(宦官鱼朝恩画像。此人没有任何军事才能)

太子李亨在出逃一个月后抵达灵武(今宁夏境内),于朔方各镇节度使会和后才得以有喘息的机会。来到灵武三天后,也就是公元756年7月12日,李亨宣布登基,改年号为至德,史称唐肃宗,并遥尊玄宗为太上皇。玄宗此时在四川的实际兵力不足两千,无奈之下只得默认。

(《玄宗幸蜀图》。玄宗李隆基和太子李亨给我们诠释了什么叫“父慈子孝”。)

唐肃宗封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兼任朔方节度使;李光弼为户部尚书,两人同属中书省平章事,相当于宰相的地位,奉令征讨叛军。9月17日,以朔方军队为主,包括回纥、西域以及部分阿拉伯人的军队组建起来,开始东征收复失地。在河北击败了史思明,使其退守范阳按兵不动。

10.安禄山被刺杀

此时叛军内部也出现了问题,安禄山因为打仗造成的劳顿视力不断衰退,性情逐渐暴躁,经常打骂左右侍从。儿子安庆绪感受到了父亲的逐渐疏远并有立小儿子之意,于是他决定首先出击。在公元757年正月联合了安禄山的左右侍从将安禄山刺杀,并对外宣称安禄山病危驾崩。安庆绪自立为帝,把注意力放到了江南。

此时北方的唐肃宗的统治集团依然在控制着江南,淮河流域的赋税是官军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而且官军的主力尚未到达江南。安庆绪便立大将尹子奇为节度使,率领十三万士兵南下扫荡河南,其目标直指江南。河南唯有睢阳城还在坚守。

11.安史之乱中的大功臣

唐河南节度使张巡此时坚守睢阳城。因为睢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睢阳是京杭运河与其他运河的重要节点,如若此处失守,整个运河会因此被阻断,中央与江南的联系也会被堵塞。

(张巡画像。王夫之在《读通鉴论》评价张巡说,“张巡守睢阳,食尽而食人,为天子守以抗逆贼,卒全江、淮千里之命,君子犹或非之。”)

张巡在周边的县镇集结兵力后仍然不足六千人,所幸睢阳城并不大,且城墙高耸,与敌人的接战面不大,所以张巡得以坚持了十六天,俘获六十多人,歼灭两万多人,使得尹子奇不得不退兵等待增援。

(睢阳攻防战)

两个月后,尹子奇的增援到来。张巡此时显露出了他的军事才能,擂鼓造势后,几次在夜里假装假装出击实际上按兵不动,等敌军疲惫后又来个出其不意突然袭击,有当年诸葛亮在汉中之战的风采。

张巡军中神箭手有许多,张巡一直想找机会直接射杀尹子奇(在出阵指挥时)。但尹子奇老奸巨猾,有替身布在军中,所以张巡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一次两军对阵时,张巡命令士兵把一支用野蒿削成的箭射入敌阵,敌方士兵以为城中已无箭,欢天喜地的交与尹子奇查看,殊不知城楼上的神箭手们正在盯着这支特殊的箭眼睛一动不动。在尹子奇接过箭的同时,城楼上箭阵齐发,其中一支正中尹子奇左眼。张巡立刻下令出城厮杀,取得了优势击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