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历史名人之侯恪:一个让天下士子仰慕的人

2020-09-24 16:25:02 作者: 商丘历史名人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魏忠贤被诛后,侯恪重新被启用,复中允兼翰林院编修。辅助丞相韩爌厘正《三朝要典》,请颁钦定逆案。

崇祯二年恪任专门记录皇帝言行的记注,阉党余孽温体仁揣摩崇祯皇帝的心意,偷偷上书言群臣朋党,得召对。在殿上,“体仁钩挑诟谇,数睨望颜色,伏叩头为侧媚曲谨状,天子大悦,趣立以为相”。侯恪真实地记下了温体仁的丑态,并飏言于朝。温体仁担心恪揭他的隐私,多次委屈恳求侯恪给改一改,恪坚决不改。温体仁恼羞成怒,于是建议崇祯皇帝任命恪为南京国子监祭酒,让侯恪远离朝廷。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侯恪出任业南京国子监祭酒,同年四月分考礼部试,当时的士子得知侯恪将主南雍,奔走相告,言:“安得采首山之铜,铸侯太史像,令长司文衡。”愿入南京太学投奔侯恪门下者,近万人,明兴以来,未之有也。这足可见侯恪公正贤明的形象深入人心。也说明了侯恪也深得天下士人的仰慕和爱戴。

在侯恪主持南京国子监期间,与司业倪元璐校理二十史,补其阙遗,定监规。又针对科举中的弊病上疏陈七事,即:“严班期”、“重文行”、“劝实学”、“抑奔竞”、“隆监体”、“核廪饩”、“优迁转”。他励精文治,慨然大有为,常劳废寝食。崇祯帝欲拔入内阁。可是正当侯恪满怀治国安邦之志,准备大展宏图之时,不幸积劳成疾,中风后,右手臂麻木,后又带病工作,病情加重,于是告病回归故里。一年多以后,侯恪于崇祯七年七月十二日病卒。年仅四十三岁。

侯恪的从子侯方域在《司成公家传》里说:“天下皆以有公宰相器,痛惜之。”侯恪英年早逝,失去大展宏图为大明王朝效力的机会,而大明帝国的士子们也失去一名良师,大明王朝也失去一位具有治国安邦的宰相之材,真是造化弄人,可叹可惜。

3、侯恪的文学成就和价值

侯恪一生著述颇丰,不仅有史学著作《补元史刑法志》,还有《眠云阁集》、《嘤鸣集》、《静竹斋前后二集》、《片石轩存稿》、《随史漫录》、《归田草》、《遂园诗草》、《雍余草》、《馆阁试草》等诗文集。

他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是诗歌。他的诗推崇杜甫,以大雅自命,反对当时明末文坛流行的公安、竟陵诗派,反对“为独抒性灵”而忽视社会实践。侯恪的诗继承了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多哀时伤世,真实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姚希孟评价其诗歌:“原本杜陵而兼储光义、刘虚、陈子昂之意。”

侯恪在文学理论上承前七子之余绪,是一个复古主义者。他教导诸儿说:“传家以忠孝为至,文章以古先为法。”他的文章诗法秦汉,特别推崇司马迁,不喜字句繁褥。”郑三俊在《侯恪墓志铭》说他:“为文章经纬敏妙,而宏博流丽冠天下。”他的这些特点,对侯方域的散文影响很大。也被后来明清时期商丘文人所效法,成为归德诗派的理论基础。也是后来雪苑社文风的先驱,对于明清时期文学发展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侯恪是商丘侯氏家族当中非常出类拔萃的人物,在明清几百年的历史岁月中,商丘侯氏家族兴盛不衰,出现了众多才华横溢的有用之材和卓越人士,这应该和商丘侯氏家族的“诗书传家”的传统优良家风和家族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重视家风和家训的家族教育也是中华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深受圣人文化熏陶的商丘明清文化的典型性体现。

侯恪和商丘侯氏家族的传统家族文化值得后来者研究,挖掘,学习发现它对于当今现实的意义。以及对于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的影响和启示。

生活在社会当中,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不可避免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传统文化都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一言一行,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不但侯恪如此,你我亦如此,文化的价值和影响一直存在我们的社会当中,只不过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发现。

注:本文参考材料

1,康熙年间编撰的《商丘县志》

2,新华出版社1989年出版《宋州古今学人》

3,侯方域《司成公家传》

4,许云《侯恪与<侯太史遂园诗集>初探》

策划:胡继勇 赵继彬 陈月梅

审核:赵继彬

指导:商丘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