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宗祠比北方多,原因是什么,这样的祭祀文化该不该抛弃?

2020-09-26 01:02:59 作者: 南方宗祠比北

祭祀文化是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封建制度也是借助以血缘为纽带的祭祀文化来维系的。在传统文化中,大多数华夏儿女都有认祖归宗的观念,也正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之下,同宗同脉的人会修建宗祠,也被称之为祖祠。修建宗祠意味着认祖归宗,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民间都有修建宗祠的传统。但是纵观国内,北方的宗祠数量远远不如南方的多,这是什么原因呢?而这种祭祀宗祠的文化该不该被抛弃呢?

战乱是南北方宗祠数量差异巨大的重要原因。从中华文化起源的角度来说,在北方,尤其是黄河流域,人口众多,孕育出悠久的华夏文明,其中就包括祭祀文化。在古代,北方人口众多,因此宗祠的数量也比较多,但是现在看来,南方保留的宗祠数量大大超过了北方。战乱是重要的原因。在战乱中,很多宗祠都被摧毁,而古代战争中多数战役发生在北方。所以经过多次战乱之后,北方宗祠的数量变少了。

而南方在古代被称之为蛮夷之地,人口很少,除了原住民之外还有很多发配到这里的罪犯。在战争中,南方因为多山,地势不平坦,因此很多宗祠因此保留了下来。战争带来的可另一个影响就是北方人开始南迁,历史上称之为“衣冠南渡”,而北方人多重视祭祀,来到南方之后也会修建祠堂用作祭拜。南方与北方相比,战乱比较少,加之众多北方人来到南方,一时间宗祠的数量也变多了。

除了战争之外,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经济。南方人善于做生意,比如广东、温州等地,尤其是现代,这些南方城市的商人很团结,很多都是一个家族一起做生意。在他们的观念中,同宗同脉的人应该互相帮扶。而同宗同脉最主要的依据就是宗祠,祭祀同一所宗祠就意味着他们有着共同的祖先。做生意需要合作伙伴,而同宗同脉的亲人是最好的选择。

随着生意不断扩大,很多富商都会认祖归宗,让他们倍感荣耀的就是为祖先修缮宗祠,所以南方的宗祠数量很多,其中大部分是后期重修的。因此商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南方宗祠文化的繁荣,祭祀文化与经济在南方其实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而北方的商业在旧时代的限制性比较大,修建宗祠的一般都是达官显贵,官本位思想更加浓厚。一般达官显贵都会回到自己的宗族修建祠堂,所以北方大多数祠堂是为官之人所修建的,而很多宗族没有官员的话,最后宗族祠堂也会破败不堪,甚至毁于战火。

这种宗祠祭祀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不应该被抛弃。祭祀文化是以血缘为基础了,而血缘是人们之间无形的纽带,对于促进团结有着特殊作用。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团结的民族,有着共同的文化归属感,而祭祀文化就是其中一种。对于这种文化应该不断弘扬,其中合理的成分应该被保留,祭祀文化中的不合理部分也应该大胆的舍弃。

祭祀文化除了能够促进团结之外,对于促进和谐有着深远意义。无论是宗族内部,还是宗族外部,都应该和谐相处,这样才更有利于祭祀文化的发展。祭祀文化应该跟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任何一种文化都需要不断发展,祭祀文化也是如此。无论古代还是现在,任何一种文化既然存在就具有合理性,在南方有众多的祠堂,并没有给当地人带来害处,相比之下,当地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相处也更加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