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嘀一巴士:服务行业的困境与提示

2021-04-27 15:53:19 作者: 疫情下的嘀一

年初,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席卷了整个国内市场,在没有前车之鉴的迷茫情况下,国内以实体经济和服务行业为首的无数企业受到重创。本以为会“红红火火”的春节突然变成无数中小企业日暮之时,途穷之地。“突然就没有人来了。”餐饮、旅游、商场、出行等服务行业或许对这句话有着最深刻的认知。

时隔数月,如今疫情的影响逐渐缓解,全国复工,鼓励消费的浪潮一阵接着一阵。经过这次严重的疫情,嘀一巴士创始人张昭以自己为例,分享了这段时间里他所遇所想的困境和提示。

困境——“我们降了80%的业绩”

根据2020年2月28日发布的《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中国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分别为7.1%、39%、53.9%,第三产业的占比与增速全面超过第二产业,占据中国产业结构主要位置。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现如今,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第三产业的依赖越发深刻,服务业已经深入国民生产活动的每一寸角落。而本次疫情之前,国内的服务业市场从未遭遇过如此严重的“天灾”。

理论上说,2020年政府应对疫情的经验应更丰富,但相比2003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更大,外部环境更差,两者叠加影响,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倍增。旅游、交通出行、餐饮、邮政、教育......这些普通人每天都触及到的行业在毫无准备下,纷纷被现实冲撞,无数中小企业在疫情之下凋零。

疫情之后,嘀一巴士创始人张昭开始回忆疫情期间的事情。

成立嘀一巴士前,张昭满心认为,以滴滴、神州等主导的碎片化出行市场已渐渐趋于饱和,接下来的变革在于实现供应的网络化,即把同样碎片化的客运能力,整合到互联网平台上,与消费者的客运需求进行匹配、调度。因此,集约化出行将成为巨大的蓝海。2015年,嘀一巴士出行软件出现。2016年,嘀一巴士与腾讯、微软、百度、网易在内的多家互联网公司都开始了密切合作。

让他没想到的是,这片巨大蓝海下还隐藏着难以预料的惊涛骇浪。

“疫情对我们的业务影响非常大,疫情期间共享巴士基本上是没有什么业务的。”据张昭介绍,疫情后嘀一巴士的营收同比1月份下降了80%。2月初,嘀一巴士采取了降薪的措施。“除非到了非常不得已的情况,我们一定不裁员;第二个就是一定要保证大家的是,保险不断。”但张昭也坦言,如果疫情再这样持续1-2个月,目前这个情况无法改善,企业可能就要面临必须裁员的境况。

受疫情影响,处于持续闭店状态的北京K歌之王,计划与200多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30%员工不同意则破产清算;曾经盛极一时的“独角兽”新潮传媒,在开工首日就裁员500人,新潮传媒CEO表示,如果营业收入为零,最多企业也只能活6、7个月;业务范围涵盖全国60多个城市、拥有400多家门店的餐饮龙头西贝董事长贾国龙都说,“我觉得,我们撑不过3个月!”。

龙头企业举步维艰,其它企业也只能如履薄冰。或许正如张昭所言:“我们是做服务行业,疫情里面百姓不复工,我们就没有业务可做。”

复工——“54台班车只拉了一个人”

近年来,国家快速运输通道和城际交通圈大发展,高铁、动车、滴滴、神州等出行方式和工具成为国内人员流动的主要运输方式。在对市场进行考察研究后,嘀一巴士出行软件顺势而为,将碎片化的客运能力整合到互联网平台上,用集约化出行来弥补公共出行的不足之处。这些精心的考量,却在疫情中暴露出难以解决的问题。

出于对病毒传播的担忧,城市居民被敬告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这对城市交通运行带来一系列负面连锁反应。毫无疑问,交通运输也成为受此次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

2月13日,新华网出了一则新闻:《北京复工见闻》。文中用图片和文字展示了北京节后复工的现状:早高峰时段的北京地铁6号线,只有寥寥无几的乘客在等候地铁,与2018年交警部门官方微博上的形成剧烈对比。此外还有北京南锣鼓巷、三里屯太古里、朝阳大悦城商场,只出现了极少数写字楼员工和消杀人员,超过95%的企业未开始营业。据张昭介绍,他们的巴士专车几乎都是定制化,包括200多台C端路线。其中许多线路都是诸如以通州某个小区为起点站,到达望京某几个写字楼。从大型密集住宅区到大型的商业区,这些线路全部属于刚需路线。但实际上,多么强烈的刚需在疫情期间都不复存在了,因为根本就没有员工去上班。

不仅仅只是嘀一巴士,相信许多服务行业公司在建立之初都没有想过会出现如此影响运营的“大流行病”。市场考察通常是基于发生过的事件,而2003年的非典又因为时代的局限性,经验和教训影响有限。此次疫情与以往不同,影响范围波及城际、城乡甚至国际交通网络,道路客运相比2003年非典时受到的冲击更大。

“那时候特别难。举个例子,有个周一,某公司让我们正式把班车恢复了,当然他们没有全部复工。我们54台班车,早晨从各个地方发到望京,只拉了一个人。”张昭回忆。

尽管现在疫情形势好转,反复出现的病例一直在敲打着交通出行从业者的神经。譬如6月开始,国内的疫情舆论在严控严管下开始降温,全国复工近乎完成,但北京突发的几起新冠病例又一次引起了大众的关注。6月18日,北京多条线路的客运班车停运。或许这又是一个给张昭的强烈提示。

担忧——“很可能的结果就是停业整顿”

疫情后,为了恢复国民经济,支持复工复产工作,国家出台了多项辅助政策。

短期策略上,中央和地方先后出台了400多条惠民惠企政策,财政支持、金融贷款支持、税收优惠、租金减免、 稳定就业相关的政策以缓解企业经营压力,降低疫情对企业和个人造成的影响,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保障民生。

长期策略上,国家健全深化改革机制,化危为机。举措包括了:深化供给侧改革,提高产能优化的效率;优化营商环境,优化税制;补齐医疗短板,改革医疗体制;强化地方政府与领导班子治理能力建设;加强科技力量的投入;计划长期投资48万亿,以及新基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