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师生到正高级教师:我的专业成长与人生感悟

2021-05-07 16:35:22 作者: 从中师生到正

01勤于学习

我很明确,自己的原始学历是“中师”,这是一个“硬伤”,所以必须抓住一切机会进修。为了圆自己的大学梦,我在1985年考取了淄博教育学院,经过两年的进修学习,我拿到了专科文凭,后来又经过函授获得了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特别是在当下,在学校这种重视学历的大背景下,没有一个国家承认学历的文凭是不行的,我们这代人,大多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回到实际工作,仅有文凭是远远不够的。就算你是研究生毕业,等来到工作岗位,你要深入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大学里学的知识技能远远不够,必须不断学习,持续提升。

读书,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因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对比较自由。很早,我就有一种朴素的观点,作为教师应该读一点自己专业之外的书。我读的书就比较“杂”,有哲学的、文学的,也有心理学和教育学的。1985年又进了教育学院,这段时间才是我读书最疯狂的时候。除了四大名著,还与同学们一起沉迷于张扬的《第二次握手》和琼瑶的《几度夕阳红》,特别是琼瑶小说中古诗词的委婉细腻,多愁善感,常常让我们与主人公一起欢笑、流泪。与此同时一部风靡全国的《射雕英雄传》,也掀起了金庸热、武侠热。

图书馆中的书多的读不完,却觉得不知该看些什么,《福尔摩斯探案全集》、《鲁宾逊漂流记》、《基督山伯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的大学》等大部头的书开始在宿舍里互相传阅,没想到时隔多年这些书还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后来我才知道我们当时看的那些书就是经典,就是名著。有时还读一些黑格尔的书,比如《逻辑学》和《精神现象学》。外国名著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和法国作家卢梭的《忏悔录》及《爱弥尔》。

工作之后的阅读主要是和工作有关的著作和杂志,偶尔也会看一些历史和哲学以及人物传记之类的书,我自费订阅了《数学教师》《中国数学教育》《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数学教学》《中学数学杂志》《中小学数学》《中学数学》《山东教育》《上海教育》《北京教育》等教学类杂志。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到《叶圣陶教育文集》,从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教书育人之道》,到孙维刚的《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从卢勤的《做人与做事》《写给世纪父母》到周虹的《赏识你的孩子》《翘起你的大拇指 》,从《教育的革命》到《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从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到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我与名家对话,与大师交流。传统的教学观念得以荡涤,先进的教学理念得以萌生。

在众多的教育理论书籍当中,93年黄河出版社出版了张承芬教授的《素质教育概论》,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素质教育的专著,对教育有许多深刻的见解、精辟的分析,这本书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还读过一本书叫《素质教育的呼唤——救救孩子》,是全国优秀班主任苏达礼用40年的教育积累写成的。苏老师告诉我们,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心灵舒展的孩子必然会欢乐而轻松地飞,心灵压抑的孩子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

因此,在我26年的班主任生涯中,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善于洞察学生,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出于对学生真切的关爱,多年来我与学生家长通过不断的沟通与交流,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孙维刚是中国数学教师的楷模,他的成功对我的启发很大。每个教师所教学科不同,文化素养方面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所有的教师都必须有较高的语言、文化修养。人文素养的高低不仅会决定教学水平,而且会渗透到人格与个性中,影响你的教育观和教育方式,甚至造就你的一系列教育习惯。我觉得一名理科生和文科生相比,所缺少的最根本的就是历史。后来我在读一些名人传记的时候,忽然觉得这些传记恰恰能弥补一名理科生的缺憾。

除了读书,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可以解决很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我的身边就不乏高手。他们各有所长,于会祥擅长教材处理,对课堂教学的掌控犹如行云流水;刘同军擅长现代化信息技术,他的几何画板水平在淄博乃至全国堪称高手,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久而久之我也成了课堂教学的行家和几何画板的能手;全国优秀教师张俊爱,是我们数学组的老大姐,她30多年如一日,凭着对学生和事业的无限热爱,在三尺讲台上,孜孜以求、无私奉献,以良好的师德和优异的教学成绩,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信赖。她虽然退休了,但她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必将成为我们学校年轻教师不断成长、向上的正能量。

如果我们身边没有那么多优秀的榜样,我们不妨创造机会走出去,向全国各地更优秀的教师学习。我多次参加省市乃至全国的教学研讨会,通过外出交流,结识了一大批全国数学教育界的大咖,有幸聆听了诸多专家、名师的报告。比如人教社的张孝达、蔡上鹤、章建跃、张劲松,北京师范大学的丁尔升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的马晓天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的方运加教授、陕西师范大学的罗增儒教授、《数学教学》的张奠宙主编,《数学教师》的岳三立主编、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初中数学实验室建设的主要设计者赵维坤校长,山东省教研室的数学教研员郭维亮、殷建忠、韩际清老师等等,能够和这些重量级的大咖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一位一线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还记得当初蔡上鹤先生给我的签名“为中国数学教育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有些老师可能认为,作为一线教师哪有那么多机会出去学习?这倒是现实。但最根本的还是一个人自我学习的主动性。一个人能走多远,首先取决于他想走多远。也正如中央电视台的一句主题词“心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近年来,我通过网络结识了一大批全国各地的名师和优秀的青年教师。

从2015年开始,这批人从线上走到线下,自费参加各种教学论坛,交流各自的教学主张,彼此也成了朋友。比如,万广磊:江苏名师,首届全国初中数学教学高峰论坛的发起人;刘乃志:齐鲁名校长,齐鲁最美教师,数学教学专家,首届全国初中数学教学高峰论坛的发起人;卜以楼: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是“生长数学”理论的设计者、倡导者、探索者、实践者,是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界最高奖项“苏步青数学教育奖”的获得者(堪称中学教学的“诺贝尔”奖);庞彦福:江苏省特级教师,无锡市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于新华: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知名数学解题研究专家;姜鸿雁: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刘密贵: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鼓楼区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获得者;郦兴江: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教研室数学教研员,绍兴市首届数学学科带头人,绍兴市首届名师,资深命题专家,绍兴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钱德春: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数学教研员,资深命题专家;郑立平:全国知名特级教师、全国十佳班主任、齐鲁名师、山东省教师培训课程专家;周继光:上海市首届特级教师;李树臣:资深数学教学专家,参与青岛版初中数学教材编写,发表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第一;马学斌:《挑战压轴题》的作者,资深几何画板培训和讲题专家;黄喆:上海张江教育集团优秀初中数学老师,微信公众号吉吉初中数学小站创办人和上海草根数学平台创始人;罗家亮:数学奥赛教练,微信公众号理科数学创办人;刘华为:上海数学教学界的青年才俊,对数学教学有独到的见解,不惧权威,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几十篇,出版2本专著;刘俊勇:低调内敛、江湖俗称"扫地僧〞的解题达人;纪朋成:著名数学教育活动家,长三角名师工作室联盟高峰论坛秘书长,原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