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叨叨丨螺蛳粉粽、折耳根粽、榴莲粽……粽子口味又上新!“甜咸之争”你是哪一派?

2021-06-12 22:57:12 作者: 半岛叨叨丨螺

浓情端午节,片片粽叶香,全国大街小巷弥漫着粽香。今年市场上的粽子可谓是花样百出,有的商家深挖传统风味,有的商家则让食材跨界……辣白菜五花肉、意式肉酱、藤椒牛肉、榴莲……只有想不到,没有吃不到。

“吃货不分南北,口味必分甜咸”,作为端午节的特色美食,粽子几乎每年都会引发咸甜之争。粽子的甜咸之争其实与气候环境、文化习俗等因素关系密切,近日,美团推出粽子口味地图,快来看看是你家的口味吗?

中国天气网对网友的1008份投票调查显示,365人偏好咸粽,占比36.21%,349人选择甜粽,占比34.62%,甜咸党几乎势均力敌,而甜咸通吃的比例为23.91%,此外还有5.26%的网友表示不吃粽子。

随着物流发展和文化融合,很多地方的人们食粽都是咸甜通吃,只是粽子的口味偏好仍有一定的地域规律,北方人吃粽子偏爱甜口,而南方人青睐咸口。根据中国天气网的不完全统计样本,山东、河南、湖南、浙江等地均属于甜咸通吃地区,山东爱甜口的人群占到90%,河南喜爱甜粽子的人群占到81%;而湖南则有73%的人群爱吃咸口,浙江更是高达87%的人群喜好咸口。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石妍表示,我们一般有“主食为咸,辅食为甜”的饮食习惯,食粽呈现“南咸北甜”就可能与粽子在饮食中扮演的角色有关。我国北方多地居民以面食为主,因此粽子一类含糯米的食物,一般作为饭后甜点等,故粽子爱甜口;而南方气候温暖潮湿,适宜水稻生长,居民以大米为主食,所以粽子一般会当正餐,早中晚餐当中都有可能出现,既为主食,吃咸口也就顺理成章了。

统计分析来看,粽子的馅料极为丰富,同为甜粽可以区分为蜜枣粽、八宝粽、豆沙粽、红豆粽、花生粽等;而咸粽大多与肉结缘,有鲜肉粽、咸肉粽、烧肉粽、火腿粽、香肠粽等,配料也分绿豆、虾米、香菇、蛋黄、板栗等。

从分区统计来看,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山西、新疆、青海等地以枣粽为主。石妍表示,枣树是喜温耐旱植物,北方日照充足、天气干燥适宜枣树生长,尤以西北大枣和河北金丝小枣较为有名,北方端午粽惯以枣为馅很符合当地特色。

四川、重庆、湖南吃端午粽喜好腊肉入馅,偶有椒麻味。石妍表示,这一带比较潮湿,全年平均相对湿度都在70%以上,为了防腐,当地居民喜好用烟熏的办法来保存肉制品,因为腊肉表面附着大量碳颗粒,可让细菌无法侵袭。而椒麻味亦可祛湿,故腊肉入馅的粽子也是受当地天气和生活习惯的影响。

广东、福建等地喜好咸肉粽、烧肉粽,且爱加入干贝、虾米等馅料,这也与当地临海,海产品丰富有关。

由于各地的文化习俗不同,大家喜爱的粽子的口味和吃法也有区别,咸甜差异、南北之分在所难免,不管哪种口味,都要放“粽”端午,吉祥安康。

关于粽子的这些常识你都知道吗?粽叶越绿,粽子越新鲜?

很多人在购买粽子时,总觉得粽叶越绿,粽子越新鲜,那真是这样吗?

但其实,恰恰相反,颜色过于诱人的粽子反而容易存在安全问题。

正常绿色的粽子颜色主要来源于其中的叶绿素,但叶绿素又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色素物质,容易受到外界温度、氧气的影响,其中所含的镁离子很容易丧失,从而就会使得粽叶颜色变为褐色,甚至越来越浅。

对于颜色特别翠绿的粽子,很可能是使用工业硫酸铜或工业氧化铜进行了染色,而这些都属于“非法添加物”,摄入后很容易增加身体的健康隐患。

所以,买粽子千万不要只看外表,切记不要过分追求颜色的鲜绿度。糖尿病人群,一点粽子都不能吃?

网上有种说法,“糖尿病人群不可以吃粽子”。

但真相是,糖尿病人群并不是一点都不能吃。

粽子,确实是一种高GI(升糖指数)食物,但任何食物产生作用都不能忽视“食用量”。

因此,糖尿病人群少量食用(尝味)和选对食用时间对于血糖并没有太大影响。

另外,要合理选择馅料,避免食用以枣泥、红枣为馅料的粽子。

所以,对于糖尿病人群,单日食用量不建议超过50克,尽量选择“五谷杂粮粽”,分次食用,同餐要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量。

那健康的成年人就可以随意吃吗?

当然不是!

因为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本身不易消化,食用太多会增加腹胀、烧心等问题的发生风险。

另外,粽子本含有不少的糖和脂肪,吃太多会导致身体能量过剩,增加肥胖的患病几率。

再者,粽子属于“营养较为单一”的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充足,但缺乏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食用价值不高,过量食用反而会增加身体负担。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