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序
2012-01-19 13:23:14   来源:   点击:

    医学专家教授王序

      王序,生于民国元年(1912年),无锡人。民国20年于无锡辅仁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民国24年毕业。翌年4月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深造,进行植物成分有机结构分析方面的研究,获博士学位。民国29年回国后任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翌年任北平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致力于中药天然成分的分析和合成研究,曾先后成功地研究出土大黄、丹参、射干、益母草、野百合碱的成分,并确定它们的结构。同时开展对天然成分的合成研究,完成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并发明合成稠环角甲基的方法,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1950年,王序调任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教授。曾主持对益母草、鸦胆子、玉米须、锡生藤、猪尿豆、吊群草等中药的研究。他提出并应用酶和受体系统作为寻找中药活性成分的工具,对已整理出的200味常用中药,用15个酶和受体系统进行筛选,找到了一些对 PAF和安定受体有活性的新结构类型,加快和提高了研究的进程和质量。1955年,他提出要建立系统研究碱基、核苷和核苷酸合成方法的科学体系,结合抗肿癌药物的研究寻找新药。1961年建立核酸化学研究室,系统研究硫代糖、去氧糖以及嘧啶、嘌玲类核苷和碳苷的合成。其中一些三嗪类化合物和它们的核苷,经证明是有效的抗癌剂。在此期间与同事合作,利用羟基含氮杂环的不正常对甲苯硫酰化反应,为合成不同取代的杂环化合物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这项新成果获1964年国家科学发明奖。1970年,他根据中医“扶正怯邪”的理论,创造性地提出增强免疫系统的活力和增强体内的激素调节能力,调节酶系统作为“扶正”的两种途径。他从研究 C—AMP(即环状胨呤核苷酸)的调节能力着手,紧紧抓住近代发展起来的环核苷酸系统,首先解决合成方法及生产路线,进而合成一系列的核苷亚磷酸及核苷环亚磷酸,为进一步研究 C—AMP的作用、机制及寻找新的、更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开辟一条新路。1977年,他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β--内酰胺抗菌素、四环素类、前列腺素类、长春花碱等的半合成以及 Ansa大环类化合物化学的研究作了详细分析,写成《复杂的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问题》一文。这些科研成果,分别于 1978、1980年获国家科委和卫生部的发明奖和成果奖。他先后发表论文 35篇,与人合著《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命名原则》两本书。
      王序曾被评为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历任北京医学院药学系主任及药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药学组副组长、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以及《化学学报》、《药学学报》编委和《化学通报》主编等职,并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第七届人大代表。198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 年2月10日,他在实验室工作时猝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逝世,终年72 岁。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王昆仑
下一篇:王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