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实
2011-12-03 17:25:27   来源:   点击:

    (1901年或更早,台湾台东县知本部落Katipol 或Katatipol~1973年1月)卑南族领袖、教育家、近代卑南族最重要作曲家之一。卑南名Pantol,日名川村实(Kawamura Jitsu或Minoru),父亲名Tumurusai,属Mavaliu氏族,母亲名Rivungai。1915年(大正4年)毕业於台东知本四年制蕃人公学校(今知本国小)後,1918-1922年间就读台北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师范部(今台北教育大学)乙科,与原住民第一位医生南志信(Sising)同是卑南族最早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在校期间接触西方音乐,学习小提琴与簧风琴。音乐老师见其才华,原欲推荐前往德国深造,然因父亲的反对而作罢。曾担任太麻里地区的小学教师及知本国校(1945年11月-1952年9月)与大南国校(1952年9月-1955年9月)的校长,并获选为台东县第一届平地山胞县议员。致力於蒐集卑南族之传统民歌,记谱、传授,并创作近200首歌曲。作品的特性是临时转调与「分段卡农唱法」,应用最为特出的是称为〈海浪〉或〈海洋〉(haiyan o en)一曲,此曲是在描述波涛汹涌的海浪。

    一、乐曲结构分析

    音阶:sol la do re mi fa(5 6 1 2 3 4 六声音阶,1= 乐谱的f 音),但fa 音只在第一句终止处出现一次:5 6 5 4 2 2……全曲未有半音进行。

    起音:re

    终止音:sol

    曲式:三乐句或乐段(A B B’),第三乐句与第二乐句相同,只是在前面多加两音 1 2 。

    音乐之主要动机:x: 2 5 6 565 - - -

    y: 5 5(两音重复)

    z: 1 6 5 6 1 5 - 5 - 5 - - -

    二、卡农唱法

    先由领唱从头到尾唱一次,然後分三部轮唱。陈实把每个重排,照时值长短句的动机分成三个单位,先有四拍的 x1动机,接着 y1的两拍重复的音型,然後以 z1六拍(加延长音)的乐句终止。当第二部在六拍後加入时,第一部继续唱 y1 两音重复的音型。第三部同样在六拍之後加入,但省略 y1的音型,马上三部同时齐唱 z1,做为第一段的终止,然後开始第二段。第二段 x2的动机变成三拍的音型,y2的音型也变为向上跳小三度,第二部与第三部均各离五拍後加入,然後以 z2(音型与 z1不同,且增加长度)齐唱结束第二段。第三段的x3和y3动机变成七拍,即在开头加入两拍,其唱法也是一样,第二、三部各离七拍以同样的旋律轮唱,而以 z3(与 z2同)齐唱到最後的终止。这种分段卡农的唱法是陈实的独创,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

    三、卡农技巧之可能来源

    (一)日本及西洋的教育

    陈实於1918-1922年间在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接受高等教育,必定接触到日本与西方的音乐知识,尤其陈实会拉小提琴,也会弹簧风琴,以当时的教育环境,一定也曾学到卡农的唱法。

    (二)泰雅族的影响

    泰雅族与赛德克族都有轮唱习惯。他们都是以很短的动机严格或偶尔自由的模仿唱法。陈实可能听过这些原住民同学或其部落的轮唱方式,因而产生创作的动机。

    (三)阿美族的自由卡农

    神父林和(Fr. Lenherr)曾在花莲玉里附近录到阿美族唱两部卡农的例子,其第二部是较自由的模仿,并无完整的轮唱形式。陈实也有可能知道或曾听过这种阿美族式的轮唱法。

    (四)独创的分段卡农

    不管陈实有否受到上述任何一种方式的影响,分段卡农唱法是非常独特的创举。仅由此技巧上的创新,陈实在近代台湾本土及原住民中所建立之音乐地位是无可质疑的。

    四、创作分段卡农的可能时期

    日本民族音乐学者黑泽隆朝於1943年来台研究,曾遇到陈实,且录了许多卑南族的歌,但只字未提陈实有何作品,更未提到知本曾有卡农唱法,故可判断1943年之前可能尚未有卡农唱法。黑泽当时非常客观,记录也很详尽,如果陈实有卡农式的作品,相信黑泽是不会忽略的。又因为陈实所作两首卡农歌中,一首是在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止(1945年8月),另一首〈海浪〉骆维道曾在1948年初学唱,所以应可推断陈实的分段卡农唱法, 是在1943-1947年之间所创作。

    中文关键字: 卑南族 , 卡农 , 原住民音乐 , 民歌采集

    英文关键字Puyuma Tribe , canon , Aboriginal Music , Folk Song Collecting

    参考资料

    1. 骆维道。2003。《追寻陈实的「分段卡农」技巧》。(未出版)
    2. 骆维道着。殷丽君译。2000。〈卑南族的多声部歌唱技巧及其社会组织〉。《山海文化双月刊》,21-22:31-41。
    3. 骆维道。1986。《群山欢唱:台湾山地基督徒圣诗》。台南:台湾教会公报社及亚洲圣仪与圣乐学院。
    4. Loh, I-to. 1982.“Tribal Music of Taiwan :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Ami and Puyuma Styles.” Ph D. Dis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5. 黑泽隆朝。1973。 《台湾高砂族之音乐》。东京:雄山阁。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陈家班北管八音团
下一篇:陈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