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文化:“满汉交融”丨清朝宫廷服装并非影视剧中的那么简单

2020-07-18 01:06:53 作者: 服饰文化:“

吉服是清代皇帝皇后在重大场合穿的衣服。比如重大节日、筵席或者祭祀开始和结束的部分。《清史稿·志七十八·舆服二》亦载︰“龙袍,色用明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缘。绣文金龙九。”这里说的就是皇帝的吉服。皇帝的吉服其实不是固定的颜色和纹样,因为会根据不同的节日,不同的需要去选择不同的吉服。当然,皇帝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定制自己钟爱的颜色龙袍来穿。

蟒袍是官员的礼服,这种礼服是由明朝而来的。皇帝穿龙,大臣穿蟒,等级分明。不同级别的官员,衣服颜色和蟒的数量上也有限制。蟒袍的形制也跟龙袍差不多,都是圆领,大襟,右衽,袍子非常长,几乎到脚面。蟒袍的下摆,一般还要绣上海水江崖、福山寿海等。在外人看来就是下面那一排排的线条。

披领是影视剧里经常看到的,官员的官服上,会在肩膀处有一个很大的翘起来的类似披肩一样的东西。这个就是披领。这个披领的形状类似牛舌头,所以也有人称之为“牛舌头”。这种领子比较硬,并不会伏贴的贴在身上。在冬天的时候,经常用紫貂做,夏天的时候就用石青色的面料,边上还会加上金边装饰。

图 | 朝服

从上面这些服饰可以看出,清朝的衣服海纳百川,既保留了满族的服饰特色,比如取消了汉服的宽袍大袖,人们的着装都是以箭袖窄袖为主,符合满族“马背上得天下”的骑射要求,与汉服的儒雅稳重相比,满族的宫廷服饰更加干练,少了几分儒雅,多了几分英武。但是清朝的宫廷服饰,却更加奢华精致,大量的刺绣花纹。各种滚边镶嵌,让整体衣服看起来华贵异常,这也是清朝服饰的一大特点。结束语

礼服,并不是常穿之物。对于皇帝来说,礼服主要是在十分盛大的场合才会穿。在清朝,一般只有在皇帝登基,祭拜天、地、日、月,皇后亲蚕,或者在重大节日的时候才会穿。皇帝穿着礼服,接受满朝文武朝拜,场面十分庄严肃穆,所以要穿全套礼服。皇帝的礼服包括端罩、衮服和朝袍;皇后礼服包括朝褂、朝袍和朝裙。在清朝,皇帝和皇后的礼服十分的复杂,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寓意和内涵。

图 | 马鞍

在这些礼服中,加入了古代传统礼制中的十二章纹,这是对中华传统的传承和延续。而也加入了满族特有的一些元素,比如马鞍,马蹄和弓等。这就是清朝将中国汉族古代冠服制度与满族特色巧妙融合的一种产物。这是两种文化的融合,两种民族的碰撞。

这种融合态度,也充分体现了清朝在整个民族政策的态度。不是完全否定某个民族,也不是要将自己的文化发扬光大,将汉族文明赶出去。而是努力的融合,让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成就了清代帝后的完美服饰,成为了当时清朝服饰的最高水平。

参考文献:

《大清会典》

《清史稿》

《服饰色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