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中书省掌权影响皇权,备位充数又略显鸡肋?那就罢中书省

2020-07-19 15:38:15 作者: 明太祖:中书

元朝政治体系框架示意图

最后说下元朝元朝对“中书省”的限制方式,实则与宋朝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元世祖忽必烈自中统元年,也就是公元1260年“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元史·百官一》

同样是采用了一种军、政分离的统治体系,但是在“中书省”最高长官的设置、以及其具体的职权上,元世祖忽必烈却并未将其架空,而是选择了将其“同化”。

将“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中书令”一职,“以皇太子兼之”,同时在皇太子之下又分设“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员”,借以辅佐皇太子处理政治,显然是给中书省注入了一道“皇室”血脉。

如此一来,即便是中书省执掌大权,总领百官,但是其所代表的却显然是成了皇室,或者说是在代行皇权,而不再是代表“官僚”,那“中书省”对皇权的威胁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明初“中书省”官员画像

明初“中书省”势大

但是问题也正是出在这里,由于元朝时期的“中书省”其实就等同送“宋朝中书门下”的加强版,所以并未复置“门下省”,执掌“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尚书省”也是今年设立,明年就罢了,时立时废,并没有成为定制。

正如《元史·职官一》的记载,“七年,立尚书省,......八年,罢尚书省,......二十四年,复立尚书省,......二十九年,以尚书再罢”,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尚书省仍归中书”,就是把“六部”也一并划分到了“中书省”之下。

而明朝承袭的又是元朝的制度,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中书省”在历经朝代更替、时代变迁以后,在到了明朝之时,已经是形成了一副“独揽政治大权”的景象,不但有着决策权,还同时有着“门下省”的审核封驳权,以及后续“尚书省”的执行权,总领六部百官。

朱标画像示意插图

再加上明初皇太子“朱标”并未担任“中书省”的最高长官,而是被明太祖朱元璋一门心思的当成继承人在培养,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也并没有去选择将“中书省皇权化”。

如若再结合笔者上文曾提到的唐、宋两朝对“中书省”权力的限制方式,相信大家不难发现,明朝的“中书省”在明初其实并未受到太多的限制。

首先,唐朝“三省”互相牵制的局势在明朝没有成形,毕竟门下省已经不复存在,尚书省所率的六部也均被划入了“中书省”管辖范围。再者,宋朝“虚设”中书省最高长官的架空方式也没有成形,因为其在元朝时已经达到了一种总领百官、执掌全国政治事务的程度。

丞相胡惟庸示意画像

那么自然也就被丞相“胡惟庸”抓住了机会,自洪武六年,也就是公元1373年,明太祖封“胡惟庸为右丞相”以后,胡惟庸就开始逐渐在明朝朝堂中发展自己的势力。——《明史·太祖二》

从而也就有了胡惟庸后来“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的事件发生。胡惟庸显然已经因“中书省”的势大而变得擅权专制,独揽朝政,对明朝皇权的稳固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明史·奸臣》

以至于后来更是“令在外收集军马。又尝与陈宁坐省中,阅天下军马籍,令都督毛骧取卫士刘遇贤及亡命魏文进等为心膂”,显然是想要起兵谋反了。——《明史·奸臣》

明太祖“罢中书省”

所幸在胡惟庸谋反前,其意图谋反的事情就已经被明太祖察觉,所以胡惟庸谋反并没有成功,而是“及其党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伏诛”,于洪武十三年所发生的历史上有名的“胡惟庸案”也便是因此而来。——《明史·太祖二》

但这次事件的爆发,无疑就给一直都想要实现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明太祖朱元璋敲响了一个警钟,让他深刻的意识到了“中书省势大”以后所可能导致的后果是多么严重。

故而,于洪武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80年同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罢中书省,废丞相等官,更定六部官秩,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明史·太祖二》

非但罢了“中书省”,废除了丞相等官职,接管了原本由中书省管辖的“六部”;更是对执掌军政的“大都督府”也一并进行了改革,将原本有统兵权以及调兵权的“大都督府”分成了“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对兵权实施了进一步的分化。

与此同时,明太祖为了避免武臣拥兵自重,更是让六部之一的兵部“掌天下武卫官军选授、简练之政令”,顾名思义,就是只让“五军都督府”保留统兵权,调兵权却收归中央,由明太祖直接管辖。——《明史·职官一》

胡惟庸案漫画插图

明太祖为何要“罢中书省”?

由此也就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要“罢中书省”,而不是对中书省加以改革呢?

毕竟,明太祖此举,实则相当于是让自己一个人独揽了全国的政治事务,甚至是军政事务,大家别忘了,“五军都督府”的调兵权可是归兵部所有的。

另外,明太祖再怎么着,也跟我们一样,都是一个“肉体凡胎”的人,而不是机器,如果凭他自己一个人的话,显然是无法独立完成这般巨大的工作量的。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那么他为何还要做呢?其实,不是明太祖朱元璋想要这样做,而是他不得不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