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墓穴到底有哪些机关?看了这些,才发现古人是多么的聪明

2020-08-25 22:39:27 作者: 古代墓穴到底

厚葬习俗的历史源远流长,由来已久。古时历朝历代的王侯将相,即便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也要大费周章建造陵寝地宫,十分奢华。然而,尊贵的墓葬主人们内心再清楚不过的是,将在地宫陪伴他们的无价之宝,从他们入土之时,便一定会招来盗贼的光临。

为此,古人开始运用自己的智慧来防止各自的墓葬被盗墓贼入侵,俗话说,“入土为安”,他们为保障自己死后的安宁,会将墓葬设计地如保险箱一般。也就是如此,许多机关术也被他们使用到自己的陵墓中,今日便来细谈这古墓中的大量机关。

古墓的“主被动防卫”

其中一种机关名为“自来石”,它是古代帝王墓陵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机关,它的原理来自于封门反盗设计。之所以称之为“自来石”,是因为它就是在陵门后面的一根顶门棍,在棍的底部设计有一个槽部,这样在门外就无法推开陵门。

较为闻名的南越王墓,以及明代十三陵中的定陵均是以上面所称的“自来石”来堵住墓门。1956年,当定陵地宫初次被我国考古人员发掘时,就是被这第一道石门后面的自来石难住了。通过他们一段时间的思考与调研,最终是在一本皇宫秘籍中发现了一种构造复杂的开启工具,名为“拐钉钥匙”。

众考古人员将这种钥匙插入门缝中,以套住“自来石”,并慢慢地用力推动,发现“自来石”竟然立了起来,且逐渐地,地与地面垂直为90度角,众人再用力推动,这重达几十吨的大门瞬间开启。因而,这种十分牢固的墓穴只能视作一种防被盗墓者的被动机关。

其实,在2000多年以前的历史中,古代人也早已开始在墓穴中设置主动防盗的机关,这些机关既能做到击灭前来的盗墓者,又能做到杀鸡儆猴,成功唬住某些有盗墓企图的人。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记载过弓弩的实战。当徐福为求不老药,带着数千名童男童女远赴东海之时,它就展示出了极大的杀伤力。当然,秦王嬴政建造他个人的墓陵时,肯定会使用这种强大的武器,来消灭妄图进入他的墓道的人。

最为出其不意的手段,连盗墓者都拿它没办法

在许多凶猛的暗器中,如弓箭飞刀、吊石翻板,有一种最让人防不胜防的有效手段,且具有反盗墓被动防御效力的便是沙子。

这种暗器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人们早已开始运用“积沙”的手段来惩治盗墓者,这主要是因为构造陵墓的主要材料是沙子,正因如此才有“积沙墓”之名。古代人营造陵墓时,通常需要十几米以上的深度,才能停止挖土,且地下空间的面积也要求达几十甚至几百平米。然后根据一定的风水术,将棺椁的朝向定好,定好位后将干燥的细沙回填起来,用泥土覆盖好,最终将陵墓四周再进行巩固,以使其牢固坚实。

这沙子主要有两个作用,首先,沙子在保持地下湿度干燥方面有重大作用,尸体容易保存。除此之外,许多干燥的细沙汇聚起来如流水,具有极强的流动性,盗墓者在这种土层上挖掘到洞的可能性极小。

原因是,当盗墓者刚刚挖开这边时,另一边又马上自动回填满,因此就算费尽力气挖成,亦极有可能因上层塌方而流泻的细沙而迅速掩埋而死。按理来说,当盗墓者遇上这种情况时,能生还的可能性极小,大多只能成为殉葬品,这也是他们不敢随意挑战自己运气的主要原因。

众多地下陵墓显示了我们伟大先人令人惊叹的智慧,然而就是生者与死者之间的博弈,成为盗墓人们的“鬼门关”,亦是如今考古人的“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