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习 > 百科知识 > 原日军步兵第二联队营舍

原日军步兵第二联队营舍
2011-12-03 09:26:38   来源:   点击:

    (台湾台南市成功大学光复校区~)国定古蹟,日治时期兴建具军事机能建筑。又称「原日军台湾步兵第二联队营舍」,1912年(大正元年)建造,属於明治末、大正初期之作品,也是日治时期军事机能建筑中少数保存之例。

    1895年(光绪21年)清廷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後,日本随即派兵进驻台湾,军制经过数次改变。1907年(明治40年)後,陆军由步兵第一联队守卫台北,台南则由第二联队驻紮。台湾步兵第二联队建筑,由日本陆军经理部营缮组设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後,第二联队营舍先是做为国军营舍,1966年拨归国立成功大学(简称成大)。

    构造上,现存三栋建筑为日本陆军最早实验采行钢筋混凝土之建筑之一,空间均采一字型平面,四周有回廊。兵舍(今成功大学光复校区大成馆与文学院)主入口位於北面正中央,有六柱门廊。同样位置之南面亦有背入口,但为四柱门廊,此外还各有一个次入口於左右两侧约三分之一处;至於东西短向面,亦各留有一侧入口,位於中央走道之两侧。这两栋建筑均将长向面朝向大空地,呈现出浓厚的纪念性尺度,且均置於基座之上;基座有通风孔,可防潮,而回廊之连续拱圈是最主要的造型元素。主入口门廊采古典罗马式样,宽度与高度略同,次入口及侧入口则并未设有门廊,但亦采强化原有拱圈形成阳台之形式,做为入口之重心。

    第二联队本部(今成功大学礼贤楼)造型方面,与兵舍相似,然而在此建筑中之4个面,却有3种不同之处理方式。北面的重点是2个入口门廊,中央有5个拱圈,两侧则为2个拱圈;南面全部为14个连续拱圈。东西两面则是以整个墙面做分割。在主入口门廊方面,本部则与兵舍古典柱式三角形山墙门廊不一样,主要是由强化一个比两侧拱圈大之拱圈形成,高度亦较高,在台湾日治时期建筑中并不多见。值得一提的是,原步兵联队之演练场(今成功大学榕园)中,最大一棵榕树为1923年(大正12年)游历台湾之日本皇太子裕仁所植,是成功大学校园主要标志之一。

    中文关键字: 军事机能建筑 , 成功大学 , 纪念性尺度 , 拱圈 , 古典柱式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原台南公园管理所
下一篇:原新化寻常小学校「御真影奉安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