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习 > 百科知识 > 新埔褒忠亭

新埔褒忠亭
2011-12-03 14:29:28   来源:   点击:

    新竹县枋寮褒忠亭(又称义民庙)位於新竹县新埔镇下寮里,义民庙可称之为全台湾客家信仰的中心之一,这座历史悠久,信士最多,香火最盛的庙宇,其创建与义民军两次援清平乱事件有关,用以纪念义民们忠勇保卫乡土之精神。

    乾隆53年(1789年)林爽文以反清复为藉口,由彰化一带起义,战事可以说是漫延了整个台湾,此时在桃园、新竹一带的客家乡民於是组成了义勇军,和林爽苦战了数月,死伤残重,乡民便将护卫乡里义民(客家籍义民)的遗骸,全部安葬於庙宇正後方,便是义民塚的由来,次年乾隆54年(1790年)又在墓前建了一座「义民庙」,以彰显义民功勳,义民庙就这样诞生了。後於同治元年(1862年)又有戴潮春(戴万生)事件,义民之忠骸则葬於庙宇右後方,而形成二墓并立的奇景。乾隆帝因念及义民协助平乱有功,初封义勇,继封怀忠,三赐御笔褒忠匾额,遂更名为「褒忠亭」。

    现在所见之义民庙是民国60年(1971年)重建的,庙内除了案葬英勇义民爷的「义塚」还有「经国先生参拜纪念碑」、观光花园、吊桥、锦鲤池等,如一文化资产园区,拾阶而上,可见红底金字的「褒忠亭」碑坊。

    园区内之主要建筑─义民庙,建筑本体之规模为「二殿二廊二横屋」,应为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重修之结果,三川殿面宽五开间,是本庙的主要门面与入口,中间三开间退缩成步口廊(即所谓的凹寿或塌肚),三川门牌楼面木石雕刻极为精致,步口柱为圆柱,台基以石阶引向入口,不做斜面的御路,左右边正面开竹节窗,侧墙开月洞门以过水廊连接横屋。

    正殿面宽五间,中央三开间向外为敞堂之形式,後步口三开间以飞罩隔开辟为三座神龛,神龛分三开间,中央奉祀「敕封粤东褒忠义民」神位,上方横披窗中央另辟一小室供圣旨牌,寿梁上则悬挂御赐「褒忠」匾额,均为本庙重要文物。左侧神龛配祀三山国王、观音娘、五谷爷等,右侧神龛配祀福德正神及戴元玖公、开山沙弥开智武禅师之禄位,正殿前步口廊出轩成为拜廊,左右稍间封闭成为储藏室,左右并开员光门以过水廊连接横屋。

    三川殿与正殿之间为天井,目前加建遮雨棚,以增加祭祀的空间,天井两侧为廊,面宽三间,进深二间,正间後部以飞罩隔出为神龛,龙边奉祀创庙有功之林先坤公、刘朝珍公、陈资云公长生禄位,虎边奉祀王廷昌公、钱茂租公、吴立贵公、黄宗旺公等长生禄位。

    庙後方山丘即为义民塚之所在,义民塚为埋葬义民军遗骸之所,因人数众多,故规模亦大。义民塚现貌为大正十二年(1923年)修建之结果,塚前立有「粤东 褒忠义民之总墓」石碑,全墓为三曲手之形制,前为半圆形墓庭,左有金亭一座,右有福神石碑。义民塚左後方不远处为义民塚之附塚,为埋葬戴潮春之乱所牺性之义民,规模较小。

    义民庙於民国七十四年(1985年)经内政部公告指定为第三级古蹟,即是对该庙历史建筑艺术的肯定。除整体建筑格局之雄伟宽阔与古蹟价值外,其他局部如庙前的石马、庙後的义民塚、碑谒、庙内的匾额,及建筑细部如木雕(斗栱、员光、雀替、吊筒..等)、石雕(牌楼面、相对堵..等)、剪黏、彩绘等均是重要的历史见证。

    参考资料

    1. 道教网路资讯网http://www.taoism.com.tw
    2. 刘敏耀 撰,李镇邦 编辑《褒忠义民庙建筑艺术》,http://www.fcu.org.tw/~cblee/visit/2004b/ymm/article/ymm-arts.html
    3. 台湾e家族;http://www.e-kin.com.tw/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文石书院内石碑(6面)
下一篇:新北投天主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