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习 > 百科知识 > 薛家古厝

薛家古厝
2011-12-03 15:42:35   来源:   点击:

    历史沿革:

    薛家先祖原世居凤山,薛九重迁至内惟定居,其儿薛老於晚年约【清】嘉庆25年(1820)建此宅之第一进,第二进约建於【清】道光30年(1850),後进约建於【日据】明治43年(1910)。

    建筑特色:

    建筑本体为传统闽南式三进三院双护龙格局,薛家古厝的三进院落为「前落厝」、「中落厝」及「後落厝」,分别在三代祖先手中完成,前落厝是「颖川」,中落厝是「梅魁」,後落厝是「河东」,各有涵义。如中落厝「梅魁」,意味非请勿进,因为那是姑娘做女红的闺房。而从每一院落格局和庭院的铺设来看,高低有序的屋顶,马背型的屋脊,正厅、厢房的摆设,到壁面的交趾陶饰、门阶的唐山石、屋梁内的斗拱以及厅房之间的穿廊等,都保有闽南建筑的风格,伫立其间,令人发思古幽情。

    薛家古厝对薛氏家族来说是历代祖先心血的凝聚,三进均以立面裙堵作仿石基座处理,身堵及腰堵以红砖斗砌,屋面瓦则采红色板瓦。此外薛家古厝横梁衔接都使用斗拱的方式,没有用到任何钉子。薛家古厝的建筑款式,是极为有条不紊的。在前落厝盖好後,就是薛家的大门,以後再盖新屋,只能依规格向後及左右发展,一进一进的增加,每一进的左右设有厢房各四间,称为「後龙」,中为大厝依规格为五间,连接大厝左右各有房二间,称为「伸手」,伸手与後龙之间是条长巷,大厝正前方的院落叫做「顶庭」,为大家族聚会处,与顶庭衔接的院落叫「下庭」。此建筑历史悠久、保存完整,并具传统民宅风格,充分展现聚落建筑之美,另亦呈显薛氏家族早期屯垦筚路蓝缕之精神。现今仍有部分子孙居住,而部分租赁给外姓人家。前埕前方为军区,日治时期曾遭战火波及,当今所见则为近来整修、增建後之面貌。目前薛家後代子孙也成立「薛氏文教基金会」统筹管理薛家古厝内一切事务,包含建筑物修缮管理、家族族谱记载、祭祀先组及基金会基金管理运用等

    参考资料

    1. 古厝巡礼http://tm.kuas.edu.tw/student/%B1%C0%BCs%B3%A188%AF%C5/%BD%AC%A6%C0%BC%E6/page6.htm
    2. 台闽地区历史建筑资料库
    3. http://hb.cro.cca.gov.tw/build/list.asp?kind=20&page=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虎字碑
下一篇:芦竹五福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