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习 > 百科知识 > 西螺戏院

西螺戏院
2011-12-03 15:57:09   来源:   点击:

    历史沿革:

    日治时期称「西螺座」,又称「旧戏园」,位於西螺镇观音街2号,为地上二层的R.C加强砖造的建筑,大正15年(1926)就有歌仔戏在此上演,昭和12年(1937)改建,经营者为林德友。日治时期的西螺戏院,周围不仅店家云集,街况繁华,戏院内的电影、戏剧更是西螺人的重要娱乐之一。战後西螺座更名为西螺大戏院,50、60年代,是戏院的繁华期,院内容纳500人的木造椅,往往是座无虚席。耆老指出,从前戏院附近有红玉麟酒家、不夜城冰果室,「西华悌头刀」的女儿饺,观音庙的面粉粿汤,平时还有卖糖葫芦、香肠等摊贩,过年及庙会时,各地杂耍、剧团聚集演出,繁华的景象使戏院一带有西螺西门町的美誉。70年代,国人生活水准提高,电视、录影带的兴起,戏院受到冲击,改变经营方式,除播放国片,有时出租场地,供作颁奖、毕业典礼或後备军人召集的会场。如今戏院因营运不佳,呈荒废状态,内部漏水外,墙面也有毁损迹象,尽管整体结构与设备大致保存完整,但戏院廊下仅剩个面摊,旁边成了晒衣场,繁华落尽,令人不胜唏嘘。螺阳文教基金会与戏院所有人沟通後,计划争取经费修缮,列为「云林县影像历史博物馆」,以重现当年戏院风光。然因土地继承人意见分歧,修缮计画受阻,影像历史博物馆的设立仍会延迟一段时间。

    建筑特色:

    西螺戏院本身为巴洛克风格的山墙,一楼凸出,形成二楼阳台,并以大山墙横跨三间建物,规模宏大,象徵日治时期商业建筑的意象。广泛运用洗石子,仅柱面贴面砖。窗棂以木板隔成四扇,窗上有状似葫芦的浮雕装饰,具有本土化的意味。而两单元的造型处理,表现出日治时期商业建筑物的特别型态。

    内部空间格局对称完整,楼梯分居两旁,连接至二楼的观众席,一楼为舞台及观众席,舞台左右侧配置着桧木夹层的工作间,二楼为观众席及放映室,内部陈设至今不变,舞台、椅子大致完好,屋顶仍须补修。

    参考资料

    1. 程大学总编《西螺镇志》西螺:西螺镇公所,2000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西港王船祭
下一篇:西瀛胜境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