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崁楼
2011-12-03 15:59:13   来源:   点击:

    赤崁楼或赤嵌楼、次崁楼,位於台湾台南市的中西区,赤嵌街与民族路交叉口上。

    (赤崁楼在1983年由内政部宣布为国家一级古蹟)原为荷兰人所建,前身为1653年荷治时期兴建之欧式建筑普罗民遮城(Provintia),又称红毛楼。曾为全岛统治中心,至清代已倾圮,仅留部分残蹟。

    荷据时期:(普罗民遮城)

    1624年,原占领澎湖的荷兰人和明军沈有容签约,放弃其在澎湖的经营,转而登陆台湾南部。首先兴筑商馆并拓展其规模成为西式水岸堡垒,即为台江西岸的一鲲鯓沙洲上的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稍後又在城堡东方,分别兴建了「台湾街」(於今延平街一带)与「普罗民遮街」(今民权路)。

    荷兰人在台湾岛上的统治,由於对从中国进口汉族奴隶的百般苛徵、限制,终於招致汉人不满,引爆1652年的郭怀一事件。该起义事件虽然最後被弭平,郤引起荷兰人的警惕,便於次年建造了普罗民遮城。此城是用糖水、糯米汁,搅拌蚝壳灰,叠砖建造而成。周围约一百四十一公尺,楼高十公尺半,南北角有了望台,还有古井与地窖两所,储存粮食预留水源,作为战时的准备。

    明郑时期:(承天府)

    1661年郑成功在任职荷兰通事之汉人何斌的引导下,通过鹿耳门港道,越渡台江内海,首先收复普罗民遮城。之後,郑成功立刻改普罗民遮城为东都明京,设承天府衙门,设一府二县。之後,郑成功郑成功再攻下热兰遮城,并和子孙迁移热兰遮城。设置承天府於赤崁楼,做为最高行政机构。然而,郑成功即病逝後。其子郑经即位,在1664年废东都,改称东宁。承天府裁废後,赤崁楼便成为火药、军械的贮存所。

    满清时期:

    康熙年间朱一贵起义,城楼遭到严重破坏,连门额铁字也被取下来铸造武器。接连几次地震的肆虐,城楼坍塌。同治初年,供奉观音佛祖的信徒们,在城楼上建造大士殿。中法战争时期,刘铭传命台湾知县沈受谦拆毁荷兰时期的城墓,大士殿因而受到波及。

    光绪年间沈知县为了振兴文教,在赤崁楼北侧蓬壶书院,同时,将赤嵌楼楼基填平,在高台上建造文昌阁、五子祠及海神庙。次年,中法战争结束,人民又要求恢复大士殿:於是,旧基填平的赤崁楼,竟成了庙、院、阁、祠、殿等各种不同建筑杂陈的展示场。

    日据时期:

    赤崁楼充当陆军卫戍病院,蓬壶书院因地震多半倒塌,五子祠也因台风的侵袭而损毁。1921年日本人在拆除大士殿重整该址时,又重新发现了普罗民遮城的旧堡门,然後又发掘到东北角的荷兰炮台残蹟,以及通到堡垒地下室的门户,因此将之为历史馆。战後重加修缮,成为台南市立历史博物馆。

    特色

    现存之赤崁楼,山南面的庭园、北面之阁楼及西面蓬壶书院所组成,庭园草木扶疏,立有国姓爷受降之雕像。靠阁楼之墙基土,则立有九块石龟之御碑,其是移自於大南门城边,为清乾隆赞赏平定林爽文之役之记功碑,碑以花岗石所雕,以满汉文刻制於石碑,赤崁楼的御龟碑是全台最壮观也最具特色的石碑群。

    现存两栋式的阁楼,为海神庙、文昌阁立於原普罗民遮城改建之基座上,原有城堡相当的小,上有主要建筑一座,南北则各有望楼,目前荷兰时期之城堡只遗留西面之门及东北角残蹟二处。

    阁楼之中,海神庙位於南面,文昌阁位於北面,二者屋顶均是歇山重檐顶,重檐之间实即为二楼部分,绕以绿釉花瓶栏杆。海神庙目前悬以 ?赤崁楼? 门匾,内部当作赤崁楼之展示馆。

     

    中文关键字: 赤崁楼 , 普罗民遮城 , 郑成功

    参考资料

    1.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B5%A4%E5%B4%81%E6%A8%93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丰荣水利之碑
下一篇:迎城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