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
2011-12-03 16:01:51   来源:   点击:

    在考古学的概念中,遗址(site)一词指的是「过去人类在此活动并且留下相关线索,是一处包括各种器物或现象遗留的地点」。也就是说,一个地方如果被发现有一些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器物或现象,而这些器物或现象可以让考古学家研究,并且辨识出史前人类的某些行为活动,那麽发现这些器物、现象的地点就称为遗址。

      俗语说「凡走过必留下痕迹」,人类活动之後多少会在活动的区域造成一些物质上的遗留。在一个大范围的空间里,人类活动的区域相较於其他完全没有或比较少活动过的区域,留下的器物或现象会呈现较为密集的分布。考古学家在利用地表调查或发掘的方式去辨识出这些物质遗留分布集中的区域,找出过去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各种类型的证据,包括:各种史前人使用过的器物(例如石器、陶器)、各种遗迹现象(例如生火产生的火塘)、建筑结构痕迹(房子梁柱埋在土中腐化後形成的柱洞等),以及相关的生物遗留(例如食用过的动物骨骸、贝壳遗留等等),并且把所发现的遗物密集出土的区域辨识成遗址。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发现古代遗物的地方都可以称为遗址,而是如前面所说,要让考古学家能够辨识出人类行为活动的地方才可以正式的认定。这是因为有时候一些外力因素,例如耕田翻土、从甲地把土运到乙地改良土壤,甚至是有人走路到甲处捡到东西,却随手丢在乙处等,都可能造成古代器物出现在不是遗址的地方,因此是否是遗址需要考古学家进一步的确认跟判断。

      根据使用性质与功能的不同,遗址也可以区分出不同的类型,例如根据所在地点的不同,有岩荫(rock shelter)遗址、洞穴(cave)遗址或开放空间(open air)遗址等。根据不同的功能有定居许久的聚落遗址、游牧的季节性遗址、进行生计活动的农耕地遗址或狩猎遗址等;根据不同的建筑型态可以区分宫殿遗址、城市遗址等等。总之,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和角度,对於遗址就会有各种不同的分类与区分方式,但终究是和人类的活动与物质遗留相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达悟祈年祭
下一篇:遗址形成过程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