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碑
2011-12-03 16:05:57   来源:   点击:

    淡兰古道中最具意义与价值的景观,可说是完整保存至今之碑石,它们成为清朝在北台湾开山抚番的重要史证,金字碑即为其中之一。

    清同治6年冬天(西元1867年),台湾总兵刘明灯巡至三貂岭时,深感於山路倚峰面海、艰险难行,故将路旁的高耸岩壁磨平,题诗於高7.5台尺,宽3台尺的碑身上,碑文为:

      「双旌遥向淡兰来,此日登临眼界开。大小鸡笼明积雪,高低雉堞挟奔雷。穿云十里连稠陇,夹道千章荫古槐。海山鲸鲵今息浪,勤修武备拔良才。

    同治六冬 台镇使者刘明灯北巡过此题并书印」

    忧国忧民的大将军,站在这山上望着基隆屿,面对海上的流寇纷争,心理想着还是怎麽选拔优秀人才,保卫国土。

    此碑位於三貂岭线段面南的山壁、海拔400公尺的树林中,诗句涂以金箔,碑身四周雕有蔓草连纹,碑顶浮现双龙抱珠的徽章,虽底做已稍有腐朽,但整座典雅可观,乡民称其为「金字碑」或「金字牌」。

    淡兰古道,是淡水厅到噶玛兰厅的一条交通路线?就是现今淡水到兰阳平原,在清朝,这条古道可能花上三天三夜,第一天到由基隆河至现今的暖暖一带,第二天则是到达双溪乡的位置,第三天才能够到达大理(草岭古道起点)。当时,常有人体力不支,无法活着到达终点,这全长八十多公里的路程,在今日,年久失修,只剩下草岭古道、金字碑古道及隆岭古道。

    沿大粗坑溪,是台湾采金史的发源地,古道的登山口就在淡兰桥後,1867年,清同治六年,台湾镇总兵刘明灯率兵北巡,从淡水厅走到宜兰厅,有感於先民开拓之艰辛,乃题下了『金字碑』、『虎字碑』、『雄镇蛮烟碑』等三座珍贵墨宝,供後人瞻仰。

    离开登山口的凉亭,多雨绵绵的天气依然未歇,绿荫成林的古道上,台北县的管理单位已舖上平整石阶,步道显的安全许多,已嗅不岀当年总兵所遇到的瘴烟怪离之气。

    古道前段多是台湾笔筒树与大叶山榄等构成之低海拔林相,偶有秋海棠隐生於树丛里,每隔几百公尺即有解说牌导览。

    『金字碑』位於『淡兰古道』的三貂岭段,海拔约四百公尺的山壁上,有着一百三十余年的历史,刻工细腻严整,并被列入『国家二级古蹟』,是侯硐地区的重要文化资产,而这也是我专程北上拜访的原因之一。

    这涂上金箔的石碑,四周以祥龙衬托,除了代表着清朝开山抚番的史迹,也是当时局势的历史见证,这就是古道旅行的迷人之处。

    除了这外,往前约十分钟接古道的另一登山口,在还没到县道102前,还有座『奉宪示禁碑』,那是有感於民众任意砍伐树林,担心以後的旅客受到日晒之苦,清咸丰一年,1851年所建,也述说着淡兰古道的历史。

    先人爲土地而保育,爲当时受西方列强欺侮而忧虑,走在这条淡兰古道的中段,即使仅仅一小段的旅程,那长满青苔的石阶上,与山区飘曳的五节芒,是雨中的沧桑氛围,是思谷幽情的历史情怀。

    就像山下的那座山城、一个繁华落尽之後的侯硐小城。

    参考资料

    1. CTIN台湾旅游联盟网
    2. 无名小站网路日志
    3. Izaac.blog紫秋千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都威桥
下一篇:金广福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