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习 > 百科知识 > 阎锡山故居

阎锡山故居
2011-12-03 16:12:10   来源:   点击:

    地址:台北市阳明山永公路245巷34弄273号及277号

    历史沿革:

    阎锡山(1883-1960)为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出生於山西,19岁开始他的军旅生涯,後来被保送到日本留学,於此期间加入同盟会。毕业归国後,在山西响应武昌起义,从此在北方居於领导地位。

    民国初年,阎锡山曾脱离国民党而投效袁世凯;袁死後,他又投靠段祺瑞,反对护法。民国16年(1927年),国民党的「清党」运动展开,阎锡山在北方响应,有功於全国统一。民国25年(1936年),阎锡山采「拥蒋联共抗日」路线,又有功於对日抗战。

    民国35年(1946年),共军进攻山西,阎锡山领导军民奋勇抵抗。三年後,北平失陷、南京撤守,阎锡山遂转往广州;而太原的文武官员及守军最後壮烈牺牲,史称「太原五百完人」。

    大陆失守後,阎锡山於民国39年(1950年)出任国民政府迁台後的首任行政院长,也曾一度代理总统;同年3月,蒋中正复任总统职,阎锡山随即卸任行政院长一职。後被聘为总统府资政,从此隐居在阳明山永公路的巷弄里,埋首着述与书法创作以抒发己见。病逝後,葬於阳明山故居附近的墓园。

    阎锡山在阳明山最初的住所是现在故居旁的一间茅草盖顶的小屋,名为「草庐」,隔年才盖了现在的故居。此故居建於民国40年(1951年),仿山西的窑洞而建,并依主人的宇宙观而取名为「种能洞」。此屋位於可居高临下俯视淡水河口与台北盆地的防风坡上,在历经53年之後,保存状况大致良好。民国93年(2004年)被市政府定为古蹟,以纪念此开国的重要人物。

    阎锡山故居曾於民国88年(1999年)做过整修,将屋内被白蚁蛀蚀的木门、木窗等换为铝门、铝窗,部分破损的磨石子地面换成塑胶拼地板,浴室原为桧木桶浴盆,也加筑了新的水泥澡盆,破损墙面经过修补并全面粉刷,骑楼的木造顶棚也因破损而换成铁皮等等,书房内镶有一块整修纪念碑。此屋目前尚未开放参观,进一步的修复工程也还在研拟当中。

    建筑特色:

    「种能洞」主要建材为当地所产的安山岩,以水泥加以黏砌,看来十分牢实。平面为长条型,中间有一门廊向外突出,两侧有骑楼,骑楼下筑有一道矮墙。屋顶为观景平台,中间有一方形矮墙围绕,门廊顶楼三侧筑有一道镂空的女墙。屋前为一小型花园,屋後为山壁。

    室内分割为几个区间,包括:储藏室、卧房、书房、衣帽间、客厅、餐厅、浴室、厨房等,各区间的门都位在前方,呈一字排列,只有浴室的门开在与客厅、厨房相通的墙面上。屋子前後皆开窗户,并设有高耸的气窗,使各室通风良好。家具多为木质,材料与造型极为俭朴,并大都有置物架固定在两侧的高处墙面上,以增加使用空间。中间门廊四周皆为拱形门,入口墙面上方镶有「种能洞」三字。骑楼下的右侧墙面上,镶有一块石碑,上面说明主人建此屋的缘由。

    「种能洞」後面有一栋两层楼高的红砖屋,此为阎锡山的写字楼。屋墙厚达90公分,楼板厚度为30公分,窗户并加装钢板(目前拆除);顶楼平台外凸约30公分,四周并回缩而围以女墙。此屋具有居高临下之势,像一守卫用的哨楼,现为管理人员的住所。

    参考资料

    1.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http://www.culture.gov.tw/building/Bsource_u01_hint.php
    2. 『四海一家』,http://seehi.fayay.com/phparticle/article.php/126
    3. 『奇摩知识』,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index?qid=1405121201258
    4. 《阎伯川先生纪念集》,阎伯川先生纪念集编辑委员会,民国52年5月出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闽王祠
下一篇:关山旧火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