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习 > 百科知识 > 凤山龙山寺

凤山龙山寺
2011-12-03 16:23:25   来源:   点击:

    民国七十四年(1985)十一月,内政部公告了30多处古蹟,这是高雄县第一次上榜,凤山龙山寺赫然在列,往後十五年间,第二级古蹟凤山龙山寺一直是高雄县等级最高的古蹟(直到民国八十九年(2000)公告凤鼻头遗址为国定古蹟)。

    依据李乾朗所着《凤山龙山寺调查研究与修护计画》中表示:「凤山龙山寺首见於文献为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记载龙山寺在埤头街草店尾」,加上「寺内最早之匾额为乾隆二十五年(1760)之『南云东照』」,因此推论龙山寺「初建於乾隆初年」,这是现存较具考据的说法,因此,龙山寺的历史估计近300年。至於龙山寺的起源,「据地方父老传说,寺之初现,起因由一位来台移民将香火挂在井边石柳树枝上忘了取走,夜晚发光,里民乃捐资筹建寺庙,并以石柳树雕成观音像。县寺内神座之下仍为一口井,可为这项传说增加可信度」,而「龙山」的名称,推断应是沿用大陆「原庙」泉州晋江县安海龙山寺之名而来。

    龙山寺的格局配置,由前而後分别是三川殿、拜亭、正殿,左右各有3间护室,屋顶相连、前後贯通,成「工」字型,使香客行动方便,不受日晒雨淋之苦,除了大格局之外,细部设计亦精致可观,从屋顶剪黏、泥塑、山墙的装饰设计、台基、柱础、木架构的雕饰、雕窗、门墙彩绘都精雕细琢、别具巧思,富涵艺术价值,与万华龙山寺、鹿港龙山寺齐名。

    据李乾朗所着《凤山龙山寺调查研究与修护计画》中表示:「龙山寺三川殿前後用三柱,宽高比为九比七,甚为稳定。檐口以下的屋身与屋顶之比为四比三,上小下大,亦获致良好的配比关系。三川中脊上置「禄」神,两侧为双龙。边间屋脊则置鳌鱼吐水,型态变化细腻。……三川正面的木雕窗是龙山寺的特色之一,也是艺术精华之所在。中门两边的木雕窗,顶板为人物戏出,身板为团鹤,左右板暗藏对联。正殿神龛前置精细雕琢的木窗棂,比例优美,值得重视。」

    除了建筑结构之外,龙山寺也保留200余年来累积的一些具有文化艺术价值的文物:神像、神龛、祭具及十分少见的梁签,清代留存至今的7块匾额及3块重修纪念石碑都见证着龙山寺的长久历史,弥足珍贵。

    历年的大规模兴建,计有清代3次、日治时期1次、光复後2次,高雄县政府在七十四年(1985)十一月委托李乾朗进行调查研究及设计监造,龙山寺也於同月二十七日正式被指定为第二级古蹟。

    参考资料

    1. 杨咏忆撰【高雄县政府,《发现古蹟之美》p.8】
    2. 李乾朗着《凤山龙山寺调查研究与修护计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凤山旧城孔庙崇圣祠
下一篇:凤林客家文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