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彝
2011-12-03 16:26:37   来源:   点击:

    本名金钟,又号比南斋主,为府城第一代名画师陈玉峰长子,与表兄蔡草如皆为其父之传人,为府城名画师。陈寿彝,1934(昭和9)年生於台南府城,自幼随父耳濡目染,以14岁(1948)之年就随父参与嘉义金狮寮五爷庙重修中的彩画工作,而他分配到的为三川殿的部分。在此创作的过程中,展现其细腻的画作技巧,因而其年少天才型的才华广为当地人士称颂不已,使得当年年少的他得意忘形,随即遭来玉峰先生的一番训诫。然无论如何,他自此而後成为玉峰先生彩画工程班底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对於玉峰先生在寺庙彩画的事业发展而言,有如如虎添翼,助益非凡。其实陈寿彝早在14岁起参与寺庙彩画的同时,亦已得自玉峰先生之真传,习得传统水墨画与现代画之创作技巧。由他自1955年起即开始参加省展,可见其创作的实力,也因而於隔年即以「独立山」一作首度入选。又隔一年(1957),更以「摊贩」一作入选全国美展、「渔村」一作获南部美展市长奖,接着入选台阳美展(1958)及台阳美展教育会奖(1959)。这种写生创作活动其实在寿彝先生的日常生活中从未中断,不仅於居家时作画,就算於从事寺庙彩画之空闲时,亦不忘写生作画。因此,创作作品之许多题材即来自当时从事寺庙彩画所在的城镇景观,而留下了许多代表当时各城镇颇具特色的空间与场所之影像史料。1964年,当玉峰先生因肝疾仙逝後,陈寿彝即继承父业,独立承接寺庙彩画工程,时年仅不过三十岁而已。台南总赶宫与台北艋舺龙山寺的彩画工程(1966)即为此独当一面後的第一个佳作。自此而後的十余年,他行遍台湾南北各地,远至基隆近则台南、或远渡澎湖,创作了许多寺庙彩画作品,而为台湾留下了许多文化资产。除台南总赶宫与台北艋舺龙山寺之外,其重要的寺庙彩画作品则可见於以下:台南武庙(1967)、台北新庄慈佑宫(1967)、台南孔庙(1968)、嘉义慈济宫(1968)、台北艋舺清水祖师庙(1968)、台南安平文朱殿(1969)、台南湾里慈济宫(1968)、基隆慈济宫(1970)、嘉义北港朝天宫(1971)、台南西港庆安宫(1972)、台南兴济宫(1973)及台南安平城隍庙(1973)等。由於寺庙彩画工作环境日益不如从前,於1980年起即开始淡出寺庙彩画界,转而着重於写生创作。由其寺庙彩画作品年表即可看出端倪,而近年之寺庙画作皆为业主一而再、再而三的请托,在盛情难却下方偶而为之,有时一年仅一至二件而已。最近期之寺庙画作即为台北新庄文昌祠内墙壁画。若以门神画作为例,其笔锋有力,勾勒门神形象、衣饰褶路等线条生勤熟练、一丝不苟,线条之顿挫粗细有秩;用色上能成功地塑造出光影的立体感;对於门神面容表情,其表达方式较为写实,具现代感、多带幽容,脸形长方下巴圆肥,而五绺须甚分明,须较稀疏硬挺,整把须形往下或往外。较之於玉峰先生之门神画作,可明显看出寿彝先生之画风承自於玉峰先生,然仍可依稀辨出其如何在此基础上,自我提昇而展现出自我独特的风格。也因此其於1994年(时年60岁)荣获教育部全国民族艺术民间彩绘类薪传奖,而深受肯定。只可惜许多画作历经时空变化而消失无踪。由其写生创作作品中所显示过去荣获的众多奖项来看,其创作能力早已为台湾美术专业者肯定。自1987年起,寿彝先生更数度前往中国各地、东北亚与东南亚各国进行写生创作,扩大其创作的泉源与体裁。至於其所使用的媒材,并不限於早年习画之水墨,其实他早已使用签字笔於1955年创作第一幅画作「台南运河」,另外亦常使用水彩、铅笔、胶彩等不同的媒材来作画。若以数量来看,以水墨、彩墨与胶彩为大宗。无论如何,寿彝先生的写生创作功力的主要来源,即在於玉峰先生所亲自传授给他的水墨画与素描等功夫。这与从事寺庙彩画时的功夫基本上是同样的来源。当然,寿彝先生的纸本画作并不只有写生作品而已,也包括了神佛画及民俗人物画等。比起写生作品,这类画作之原创性自然较低,而呈现出较为制式的画风。其作画的基本技巧当然与寺庙彩画相当雷同。

    参考资料

    1. 历史建筑资料库分类架构暨网际网路建置第一期委托研究计画成果报告书/计画主持人林会承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鹿港龙山寺
下一篇:鹿谷乡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