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习 > 百科知识 > 陈天来故居

陈天来故居
2011-12-03 16:26:42   来源:   点击:

    台北市大同区宅第古蹟之一。2006年由台北市政府指定公告,指定理由为(一)创建者陈天来为台北茶叶发展过程重要人物,此建物为其事业高峰之重要见证;(二)建物展现1920年代台湾多元特色之近代建筑风格;(三)此建物曾为大稻埕全盛时代,茶商名人聚集宴客之地,可作为贵德街茶行及台北建筑历史的重要纪录。

    大稻埕早期是全台最繁华的都会之一,贵德街更「因茶而贵」,贵德街全长只有500公尺,街宽约4公尺,在一百多年前,这条街是台北最早的洋楼街。清末,板桥富绅林维源和大稻埕茶业钜子李春生,共同出资辟建贵德街,当时的贵德街称「建昌街」(贵德街北段)、「千秋街」(贵德街南段),因紧邻茶叶吞吐的大稻埕码头,主宰贸易的英商德记洋行、怡和洋行、荷兰领事馆、美国领事馆都集居於这一带,後官府机构如电报学堂、邮政和电信支局、警察分署、税务检查所等也都设立在此地,大稻埕三大首富李春生、辜显荣、陈天来更在这条街及附近建造豪宅。今,贵德街上的旧建筑就只剩陈天来故居与千秋街店舖还屹挺於这条老街上,然相较於当时的盛况,现在的贵德街显得些许落寞。

    大稻埕三大首富李春生、陈天来以及辜显荣,可说是影响大稻埕地区百年来发展的重要人物,其中又以从事茶叶贸易的商贾陈天来最为特别。陈天来,台北大稻埕人,生於清同治11年(1872年),卒於日昭和14年(1939年),享年68岁。其父亲陈泽栗早年受聘於厦门英商怡记洋行,与当时担任买办的李春生为好友,同治年间渡海来台,以贩售专供茶商培火用的木炭维生。陈天来为陈泽栗之次子,由於兄长早逝,从小就帮忙店务,为更了解茶商的需求,还曾一度到有「茶乡」之称的福建南安,探寻制茶的过程和方法。

    看准茶业获利颇丰,陈天来便於光绪17年(1891年)在大稻埕开了「锦记茶行」,当时他才刚满20岁,开始从事以乌龙茶为主的茶业制造、贩卖外,还成功地开拓南洋市场,将台湾包种茶销往东南亚各地,其商务遍及新加坡、沙劳越、北婆罗洲等地,对台湾茶在南洋市场的扩展贡献颇大,当时「锦记茶行」的输出量甚至高达台湾茶叶输出量的1/10。因南洋市场而致富,并且担任台湾茶商公会会长(1927-1939年),奔走「制茶税」的废止运动,除此外他更开始多角经营,曾担任「台湾茶叶」杂志的编辑兼发行人,1920年独资兴办「大稻埕幼稚园」,投资经营娱乐事业如台北永乐座(1923)、蓬莱阁、第一剧场(1935)等,1928年更与辜显荣等人成立台北商业会,担任副会长一职。

    1932年,「锦记茶行」改组为公司组织,名「锦记制茶株式会社」,由陈天来的长子陈清素、次子陈清秀分别接管南洋、新加坡等分店经营,以推展台湾茶外销业务。1952年,由陈天来四子陈清汾筹组的「台湾茶叶联营公司」,因敌不过世代环境的变迁,结束长达62年茶叶产销业务,「锦记茶行」正式走入历史。

    受到其他富商的影响,陈天来也在日治时期大正9年(1920年)时聘请厦门师傅、台湾名匠及日本建筑家兴建豪华巨邸,即现今的贵德街73号之陈天来故居「锦记茶行」,该宅正面朝淡水河,背後接迪化街,既可眺望淡水河美景,又方便贸易交易,约於1923年兴建完成。

    陈天来故居为三层楼豪华洋房,模仿厦门一带中西合璧的巴洛克风格。於贵德街这面看该建筑,其形式规矩对称,建筑体分为中央主体与两侧较高的「卫塔」护龙,中间两侧外加一小洞的特殊门面形式,骑楼面开五小间,屋顶中间做女儿墙,两侧边间做圆形山头,皆有托架装饰;而於平面俯瞰,其建筑体是反置的三合院,两厢朝後,正面向淡水河,底屋更设有骑楼,地面抬高,以利货物进出,二楼则留出宽敞的阳台,三楼设置了拱窗,两侧则使用了突出的三面窗,後院并布置水池假山之造景庭园。

    当时因「锦记茶行」做为茶行贸易枢纽,建筑空间内涵也反映了当时茶商生活型态,分有公私领域,各楼层主要设大厅、8个房间及左右护龙,瓷砖采用荷兰进口瓷砖,家具以老红木、黑檀、红桧等。一楼为交易空间;二楼设有私家花园与茶商招待所,可登楼远眺淡水河、观音山,为当时大稻埕茶商固定聚会品茗、远眺淡水河码头的招待所;三楼则做为住家之用,为家族起居与祭祀空间。

    陈天来故居从建筑体大量采欧式建筑的古典立柱、大拱廊、拱窗等结构,还有垂花、拖架、贝壳形兜帽等泥塑的雕饰,十足浪漫情调,加上中央主体建物与两侧卫塔护龙,形式对称更显稳重,外观气派,内部建筑格局华丽,忠实反映时代风格,而且用料、用材及施工水准,堪称是最代表性的典型。其建物规模虽小,但内部细部装修工艺却十分精细。日治时期,陈天来故居还被选为「模范住家」,日本亲王访台时,更特别来参观。尽管「锦记茶行」已走入历史,但「锦记茶行」与陈天来故居可谓是台湾茶业历史最重要的文化座标。  

    中文关键字: 锦记茶行 , 大稻埕 , 陈天来

    参考资料

    1. http://www.dtdo.taipei.gov.tw/ct.asp?xItem=36540&ctNode=41203&mp=124031
    2. http://www.culture.gov.tw/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AA09705000067&version=1&assetsClassifyId=1.1
    3. http://blog.xuite.net/liangcw/blog/13811307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鹿谷乡文化馆
下一篇:丽景照相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