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清观
2011-12-03 09:15:44   来源:   点击:

    古蹟所在县市:彰化县

    古蹟名称:元清观

    古蹟等级:第二级古蹟

    建立年代:清乾隆二十八年(西元1763年)

    古蹟位址:彰化市光华里民生路207号

    壹、历史沿革

    元清观兴建於清乾隆二十八年(西元1763年)由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移民集资创建,随後受到地震灾害使得山门与戏台损毁,戏台自此不曾再兴工修建,且未有足够经费,由陈元吉等发动募捐,在光绪十三年(西元1887年)方才完工,其建筑格局完备,但是却因日治时代拓宽马路而拆除元清观现右侧约五分之一,致其失去完整性。民国四十五(西元1956年)年前後再由市公所略加整修,而民众发动捐款修筑正殿及神像,之後在民国六十四年(西元1975年)重新修缮山门与屋顶。但是在尚未立定古蹟这一段时间,大批的违建户占住庙内,造成许多石雕与木刻遭受到严重破坏,一直到民国七十一年(西元1982年),市公所与违建户达成搬迁协议,并着手整修,於民国七十七年(西元1988年)一月完成,而元清观也顺利於民国七十四年(西元1985年)八月十九日公告登录为二级古蹟,但是到民国八十八年(西元1999年)的921地震也出现严重受创而加紧修复。但是却在民国九十五年(西元2006年)四月九日深夜发生大火,正殿几乎被烧毁,重要文物如古匾和蟠龙柱大多都已付之一炬,除了後殿损伤较轻微,其他大多已经烧毁,损失难以估计,文建会也已经尽速派员踏堪进行评估 。

    建筑特色

    元清观为一宫殿式建筑,建筑格局为五开间三进两廊,座向西朝东略偏北,其前後三殿,依序有广埕、五门殿、戏台、回廊、拜殿,其面宽纵深,具有五门两翼添有八字短墙,与鹿港龙山寺五门外墙相似,其格局状阔可见一斑,但是却因日治时代拓宽道路遭受破坏,正、後殿右侧部分有若干残损。

    元清观建筑外观上,其中央三开间为歇山顶,两侧梢间为断檐。而前殿後接戏台,为加角柱的卷棚歇山屋顶,正殿是带拜殿的歇山重檐建筑。

    元清观建筑结构以精美木结构着称,如前殿有以象形为题材的斗座、具设计感的龙拱板、和出挑的翘上有精美的雕刻。且正殿正面柱上采「计心造」斗栱木架的做法,而两侧出斗采「偷心造」,显示出元清观在木作上的特色。

    元清观古文物有位於中门前一对青斗石雕成的石狮,具备精巧造型与细致雕工的特色,而前殿正面开五间,门簪由中央至两侧,依次为龙、狮及蟾蜍等雕刻。元清观内的古匾「温陵福地」主要纪念当时泉州府晋江县的移民者,且尚有清代留存下来的「德尊三界」、「尊於无极」等匾。

    元清观主要供奉玉皇大帝,配祀张天师、玄天上帝。

    参考资料

    1. 参考资料
    2. 李奕兴 《古来的天地—彰化县古蹟导览手册》,彰化: 彰化县文化中心,1995
    3. 台闽地区古蹟资讯网:http://sowf.moi.gov.tw/www2/cgi-bin/ch.asp?Xrade=h004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内门宋江阵嘉年华
下一篇:八罩屿好善堂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