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习 > 百科知识 > 新港水仙宫

新港水仙宫
2011-12-03 14:30:56   来源:   点击:

    据《台湾府志》十九卷寺庙篇记载,当时笨港溪经常泛滥成灾,居民饱受水灾之苦,为护佑众生免於水患之苦,清乾隆4年(西元1739年)笨港郊商、船户捐资共同合建水仙宫,供奉水仙尊王(大禹),为笨港街建立的第二间庙宇。清乾隆45年(1780年)笨港贡生林开周倡起募集距金扩建,不料嘉庆年间笨港溪「溪水涨满横溢街衢浸坏民居者,不知凡几」,庙宇遭洪水冲毁,清嘉庆19年(西元1814年)地方仕绅商贾又斥资重建於笨南港街,即为现址。

    清道光28年(西元1848年)笨南、笨北商郊金晋顺、金正顺、金合顺发起诸信增建後殿,祀奉原来於协天宫的「关圣帝君」,其後未再做大规模修建。民国36年(1947年)信众倡议大修前後两殿,加建忠义亭、治水亭,至民国39年(西元1950年)竣工,民国74年(西元1985年)11月27日内政部核定为第二级古蹟,是嘉义县内唯一的第二级古蹟。民国79年至81年再度大修形成现貌,民国94年12月(西元2005年)嘉义县府委托国立台南艺术大学古物维护研究所进行维护评估,包含壁画及木造结构彩绘修复、彩绘施作等内容,德籍教授魏理主导整个修护案,目前仍在修复中。

    水仙宫位於嘉义县新港乡南港村旧南港58号,现分为三殿,前祀天上圣母,中祀水仙尊王,後祀关圣帝君,庙中部分构件仍保存清嘉庆19年(西元1814年)重建时之建材,面宽三间,三进两廊式建筑,坐向与道光时期的记载类同,从内部看,三川殿、拜殿、及正殿的大木结构统一,通梁用料壮实硕大,瓜筒扁胖饱满,细部的木雕细致精美,深具艺术价值,从户外看其侧面,山墙相连的整体造型,视觉纵身颇大,屋脊曲线优美,山墙上的彩绘及泥塑极为细致。三川殿屋顶采三川脊形式,有青斗石狮镇於两侧,入口上方有狮头的木雕装饰,雕刻细致颇为俏皮,前後檐口皆为石雕龙柱,石柱上雕的龙身体态转折自然。

    此外,水仙宫也以殿内墙面的浮塑彩绘着名,两侧墙堵间有多幅之白墙半浮塑加彩画,题材多为人物,刻画其面部表情及神态细腻而自然,做工秀丽典雅,彩绘部份色泽淡雅,线条清丽潇洒,这些浮塑彩绘是台南彩绘大师陈玉峰和剪粘名匠江清露於民国37年(西元1947年)整修时所绘制,这十一堵壁画和门神据悉是国内仅存原作,最可贵的是壁画从来没有被动过,十分珍贵。庙内另有县丞庞周立的「日月争光」匾额一方,是清嘉庆21年(西元1816年)易地重建完成时的文物。而正殿内清乾隆45年(西元1780年)贡生林开周捐献的蟠龙石柱一对,龙头昂首向上,线条犀利,还有许多清代的石香炉、木牌位、铜钟及签筒,都是的重要古文物。

    参考资料

    1. 李乾朗研究主持,《嘉义县历史建筑调查》,嘉义县:嘉义县立文化中心,1998。陈锦煌等着,《对话新港:记录台湾?新港移风易俗的脚步<1989~200>》,嘉义县:新港文教基金会,2000。
    2. 周炳志等编辑,《新港慢步香》,嘉义县:新港文教基金会,2002。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港教会会馆
下一篇:新庄国小礼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