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习 > 百科知识 > 凤山县旧城

凤山县旧城
2011-12-03 16:23:13   来源:   点击:

    国定古蹟,又称「左营旧城」,是台湾最早的一座土石材料城池。清初汉人大量来台垦拓,台南北边的重镇诸罗(今嘉义县),南方则以凤山(今高雄市左营区)最具军事价值,每逢地方变乱,诸罗及凤山常遭威胁。凤山一带以兴隆庄与下陂头市街较繁盛,凤山县治初设於靠海的兴隆庄,但1721年(康熙60年)朱一贵事件时受到破坏,清廷乃改不在台湾筑城之政策,於第2年由知县刘光泗筑土城,周810丈,高1丈3尺,设东、西、南、北四门,左倚龟山,右连蛇山。

    1734年(雍正12年)在城墙外环植三重刺竹加强防务,1760年(乾隆25年)知县王瑛曾在四门侧边增建炮台四座,虽有炮台,但1786年林爽文之役时,南部庄大田呼应,一举攻破凤山县城,县令及典史文武官员多殉职。事後人们对兴隆庄的凤山县城失去信心,於1788年另筑城池於下陂头,知县吴洮麒建6门,这座城形如元宝,虽有6座城门,但城壁较薄,且只用土堆筑。终在1806年(嘉庆11年)蔡牵之役时遭到考验,新城被攻破。後来有人建议应将县署移回旧城,但经费无着而拖延。

    1825年(道光5年)旧城正式重建,从中元节兴工,至1826年中秋节竣工。此次扩大规模,舍去蛇山,而将龟山全围在内,城周扩至一千二百二十四丈,墙高一丈二尺,宽一丈五寸,上设雉堞,墙体全用硓石古石砌筑,甚为坚固。设四门,东门「凤仪」,西门「奠海」,南门「启文」,北门「拱辰」,系按风水之说而命名,四隅又设炮台,城内建设县署,典吏衙署、仓敖、监狱及参将署等建物。城竣工,欲择吉告迁时,据说知县杜绍祁急病过世,官员以为不祥,不愿迁入,此後凤山县治一直留在新城,而旧城逐渐荒废至1895年乙未割台。

    旧城的北门外墙有泥塑加彩的门神,为全台仅见,作工精巧,造型浑厚,具有极高艺术价值。

    中文关键字: 兴隆庄 , 刘光泗 , 王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凤山县城残蹟
下一篇:凤山旧城孔庙崇圣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