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习 > 百科知识 > 鹿港城隍庙

鹿港城隍庙
2011-12-03 16:25:09   来源:   点击:

    【历史沿革】

    位於彰化县鹿港镇顺兴里中山路366号的鹿港城隍庙,为三级古蹟,兴建於清乾隆19年(西元1754年),建造者为当地居民筹建,其古蹟类型属於祠庙类。

    鹿港城隍庙又称鳌亭宫,主祀城隍爷;配祀六部司、文武判官、牛爷、马爷、谢范二将军、三十六神将及南、北斗星君。後殿供奉观音菩萨,配祀注生娘娘及城隍。该庙创建於乾隆19年(西元1754年),系由泉州府晋江县石狮乡石狮城隍庙分灵而来,而石狮城隍又是源自永宁城隍的分香,永宁城隍爷於明初敕封为「忠佑侯」,由於此一渊源,故鹿港城隍「忠佑侯」之封爵乃因此而来,也突显了6百多年来一段曲折隐晦的移民史实。其庙埕为船夫、码头工人休憩饮食之处,於是庙埕遂有「饫鬼埕」的称呼,在庙的两侧还有隘门相通,联接宫後与五福街,其香火鼎盛,威名显赫。

      道光年间地震频繁,使得城隍庙受创损毁,因此道光至光绪年间迭有修建。大正9年(西元1920年),因实施市区改正,而拆去前殿,且外观改建成日式风格的砖牌楼与庙门,而此次重修之资乃由辜显荣独自负担。光复以来,大多是补强性修复,变动不大。现存的庙宇坐东北朝西南,是一座三开间两进两廊的沿街庙宇建筑,庙内虽然幽暗,但保存的古文物不少,透过其文物与史蹟的研究,可以了解鹿港鼎盛时期的人文景观与技术水准,补足正史上所缺乏记载的乡土历史。

    【建筑特色】

    彰化县鹿港镇城隍庙,又名鳌亭宫,原为坐东北朝西南,为三开间三落二院纵深式的街屋型庙宇,建筑布局依次为庙埕、三川殿、拜亭、正殿、天井、後拜殿、後殿及巷道。其中,三川殿、拜亭与正殿三者连为一体,呈一「工」字型平面(又称「交相带式」平面),其配合着自前殿逐段升起的地坪和屋顶层层叠高的屋架,形成了一种纵向性极强的幽暗肃穆感受,为台湾地区城隍庙建筑喜用之格局。但此一格局在昭和9年(1934)因市区改正而遭到破坏,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洗石子仿欧式牌楼。就现存建物之构造而言,基本上属承重墙(尤其是两侧山墙)与大木架构合用的混合式构造:正殿属「十二架屋五柱式面前带轩」之叠斗式架构,屋顶为硬山单脊燕尾式;後拜殿为卷棚式架构,在大通上立三支瓜筒,屋顶采用元宝脊式;进深四间的後殿使用穿斗式架构,属「十二架用五柱分心面前带轩式」架构。

    庙内古物很多,石柱、木联、神桌、木匾、磁香炉及石碑,都颇具特色,特别是正殿悬挂着一面铜镜,写着「善恶分明」;还有大算盘,用来计算每个人生前所做的坏事与恶行。此外,庙门口有对道光30年的石狮,由靑斗石刻成,肌文凸出,鬃毛线条流利,为石雕之杰作。

    参考资料

    1. 庄展鹏(1992),<台湾深度旅游手册7-鹿港>,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 走读台湾http://readtw.ncl.edu.tw:8080/index.jsp
    3. 台闽地区古蹟资讯网http://min.cro.cca.gov.tw/index.ht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鹿港地藏王庙
下一篇:鹿港天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