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习 > 百科知识 > 鹿港天后宫

鹿港天后宫
2011-12-03 16:25:14   来源:   点击:

    【古蹟等级】三级古蹟

    【建立年代】雍正三年(1725)

    【古蹟位址】彰化县鹿港镇玉顺里中山路430号

    【历史沿革】

    鹿港天后宫,原称鹿溪圣母宫,鹿港居民又俗称为「妈祖宫」或「旧祖宫」。庙内主祀湄州开基二妈,为鹿港地区香火最盛、最着名的庙宇之一。相传康熙二十二年(1683)时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奉命征台,曾由湄州天后宫奉请开基妈祖一尊,作为护军之神。台湾平定後,施琅族侄施世榜恳留神像在台奉祀,成为台湾早期迎自湄州祖庙的「湄州妈」。妈祖庙原建於鹿港北端临海的船仔头,因香火鼎盛,空间不敷使用,遂於雍正三年(1725)由施世榜献地,迁建於现址。新庙庙宇面向大海,与湄州祖庙遥相对望。嘉庆十九年(1814),鹿港八大行郊监於迁建後的妈祖庙已栋宇腐朽,不堪续用,乃共谋鸠赀重修,由职员林文濬、太学施士简督工,次年春天完工,立有「重修鹿溪圣母宫碑记」,以资纪念。同治八年(1869),因庙宇规模狭隘,且重修後已逾五十余年,亟待再修,乃由厅宪孙寿铭、进士蔡德芳等偕同地方人士捐资重修。於翌年孟冬完工,将庙地移北八尺,增阔三尺,依旧面西。大正十一年(1922),总理辜显荣及士绅陈尧、黄秋、黄清俊等倡议进行重建,当时执篙的匠师包括王益顺、吴海桐、王树发及黄连结等,皆为一时之选的名匠,而石雕则由惠安匠师蒋馨一族包办,鹿港名画师郭新林负责油漆彩绘。重建工程历时十余载,至昭和十一年(1936)完工,为今日所见大部分庙宇的面貌。

    台湾光复後,曾进行数次修建工程,重修後的天后宫,基本上已将正殿及三川殿全部拆除重建,惟後殿并未重修,後殿仍为供奉玉皇大帝的淩霄宝殿。由於庙宇的地基不够高,乃挖取菜市头六百零七号土地(今香客大楼)的土方,以垫高庙宇的地基。日後将水池填平,日治时期成为渔业组合办公室及国语(日语)讲习所;光复後改为盐场办公室,民国六0、七0年代改为停车场,民国八十二年(1993)兴建香客大楼。

    【建筑特色】

    鹿港天后宫为三进两廊两护龙的四合院建筑,三川殿主要由惠安溪底派匠师王益顺设计,其中三川殿八卦结网藻井亦是他的代表作。主殿由黄神通绘制设计图,由吴海桐执篙,在修复的过程中聘用了多位鹿港地区的匠师,如鹿港的郭新林、柯焕章。前殿和正殿皆为歇山重檐结构,巍峨高耸,庙内八卦结网藻井、石雕、木雕、彩绘、泥塑等皆具相当高艺术价值。正殿神龛悬有乾隆皇帝御赐的「神昭海表」、「佑济昭灵」以及光绪皇帝御赐的「与天同工」等匾。前殿三川门左右各辟八角门,两廊又兼钟鼓楼。正殿为重檐歇山顶,梁柱硕大,殿身高敞雄伟。雕刻方面前殿人物窗为青斗石雕,刻划入微,为台湾石雕之精品。天后宫有着名匠师的参与,建筑特色极为显着,是极为珍贵的庙宇建筑。

    参考资料

    1. 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湾深度旅游手册7-鹿港》鹿港:庄展鹏(1992)
    2. 彰化县立文化中心,《彰化县文化休闲导览手册》彰化市:彰化县文化(1999)
    3. 户外生活杂志社,<台湾古蹟全集第二册>关山情(1980)
    4. 台闽地区古蹟资讯网,http://min.cro.cca.gov.tw/
    5. 鹿港天后宫,http://www.lugangmazu.org/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鹿港城隍庙
下一篇:鹿港文武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