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郁顿挫之外,杜甫写给妻子的温柔情诗

2020-07-18 11:11:09 作者: 沉郁顿挫之外

对面描写、香艳清丽、以小儿女的无知来衬托夫妻之间的有情,是这首《月夜》诗在艺术手法和情感抒发上的三大特点。但这还不是《月夜》这首诗所有的特别之处。那么,这首情诗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当然有,那就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杜甫身陷长安,而妻子羁留鄜州的时间,正是天宝十五载(756)。熟悉唐代历史的人,可能会马上联想到这个年份的特别,因为就在前一年,也就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即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在范阳(今属北京)起兵叛乱,发动了持续长达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第二年五月,潼关失陷,长安危在旦夕,唐玄宗携杨贵妃仓皇逃出长安。

就在安禄山叛军逼近潼关之际,杜甫也急忙接了妻儿,加入逃难的大潮中,一家人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担惊受怕的逃难生涯。杜甫一家一直逃到鄜州,才在城北的羌村找到了一个勉强容身之所。

陕西富县羌村,明代“少陵旧游”摩崖石刻

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属宁夏银川)即皇帝位,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这就是历史上的唐肃宗,改元至德,所以756年既是天宝十五载,改元之后又成了至德元载。

逃亡中的杜甫,一听说这个消息,仿佛是在浓厚的黑暗中见到了一线曙光,他把振兴国家的希望寄托在了这位新皇帝身上。于是,他把妻儿留在鄜州,自己则于八月间再一次告别家人,日夜兼程赶往灵武去投奔唐肃宗,一心想为多灾多难的国家效力。

不幸的是,叛军势力已然逼近鄜州,杜甫在半路上被叛军俘虏,押解到了已沦陷的长安。

叛军进入长安后,进行了几乎是血洗般的破坏,没有来得及跟随唐玄宗逃跑的王侯将相、王子王孙、公主王妃们被诛杀殆尽,连襁褓中的婴儿也难逃被屠杀的厄运。那些紧闭的宫门、荒凉的小径,残留的烟尘,到处都弥漫着血腥的气味。

被困在长安城的杜甫,亲眼目睹了长安城的残破荒凉、百姓的妻离子散、朝廷的混乱恐惧,这一切让他的内心感到无比尖锐的刺痛。而此刻,最让他忧心的,还是留在鄜州的妻子。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她独自一人拖着一群幼小的儿女,她还能撑得住吗?叛军有没有骚扰到鄜州?她和儿女们都还平安吗?

被扣押在长安的杜甫,在一个凄清的月夜,写下了他对妻子最深切的牵挂——“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原来,这不是普通夫妻的异地相思,而是在国家残破、兵荒马乱时候的生死思恋。“此公陷贼中,本写长安之月,却偏陡写鄜州之月。本写自己独看,却偏写闺中独看,已得遥揣神情。三、四又脱开一笔,以儿女不解忆,衬出闺中之独忆,故‘云鬟湿’‘玉臂寒’而不知也。沉郁顿挫,写尽闺中深情苦境”(吴瞻泰《杜诗提要》)。所谓“闺中深情苦境”,这种“深情”,是妻子记挂丈夫生死安危的担忧之情,也是丈夫惦念妻子生死安危的担忧之情;这种“苦境”,是战乱带来的夫妻离散之苦,是亲人不能团圆、甚至连亲人的生死都无法确定的飘零之苦。

杜甫还有一首特别有名的《春望》诗,也是被困长安时写下来的经典诗篇,其中的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正是这种“深情苦境”的真实写照。

即便是在太平盛世、家族兴旺的时候,一封报平安的家书也是人们翘首期盼的,又何况是在“烽火连三月”的战乱当中?又何况是在敌军的严密监视之下?自从战乱爆发之后,狼烟遍地,生灵涂炭,战争一直在持续当中,沦陷在长安的杜甫与亲人完全失去了联系,他没办法写封家书告知妻子他的处境,更不可能得到妻子的音讯。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盼望能够收到妻子写来的家书,哪怕是只言片语、只是短短的一句:我们都还活着。

那就足够了,那才真的是千金不换的喜报啊!

了解了《月夜》的创作背景和杜甫当时的处境,我们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的深刻意蕴,原来这不仅是杜甫和妻子杨夫人这一对夫妻的相思两地书,更是那个战乱年代里千千万万个家庭悲剧的缩影啊!

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终于找到机会逃出了长安,冒着随时可能再次被抓的生命危险,一路逃到唐肃宗驻跸的凤翔(今陕西凤翔)。八月,他才终于能够回到鄜州的羌村探望妻儿。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羌村三首》其一)。兵荒马乱的时代,长达近一年的杳无音讯,妻儿都以为杜甫活着的希望微乎其微。可是一年之后,当杜甫突然出现在妻儿面前,她们真是又惊又喜,止不住地泪流满面。

重逢的那天深夜,当孩子们都已睡去,前来探望安慰的邻居陆续离去,只剩下杜甫和杨夫人夫妻相对的时候,他们才终于可以尽情倾诉漫长的离别之苦和牵挂之忧,“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羌村三首》其一):夜已经很深很深了,他们却都舍不得睡觉,夫妻俩在烛光下细细地端详着对方,倾诉着别后的种种,他们很害怕这样的重逢不会只是一场空欢喜的梦吧?丈夫是真的活着回来了吗?妻子真的没有被贼兵骚扰吗?一场乱离,他们居然还能平安再见,这真的是不幸中的万幸啊!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是杜甫独自思念妻子时候的清词丽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是夫妻死里逃生之后的深沉叹息。这样动人心魄的诗句,反映的不仅仅是杜甫个人经历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万千黎民的苦痛。

◎本文摘自《华年锦瑟谁与度——杨雨讲诗歌里的爱与情》,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