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送别友人的词,情谊浓厚,剧情被改成小说电影,流传甚广

2020-07-31 16:37:29 作者: 苏轼送别友人

苏轼是我国宋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诗人,所以在诗人笔下留有许多千古绝唱,这些诗篇几乎包含了诗人一生中所经历的全部事情,有的时候诗人看到一朵美丽的鲜花都会不禁写下一首诗篇,以此来表达诗人对它的喜爱之情。公元1074年,诗人与杨绘应酬之时,不禁有感而发,随之便创作了这首《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在这首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杭州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于杨桧人品的赞美之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好好地欣赏一下这首诗篇吧。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宋朝: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熟悉地理的人们都会知道,东武和余杭两个地方如果相望的话,你会感觉他们就像是远隔天涯云海茫茫。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到了那个时候我一定会与你一同欢笑,一醉方休。我们再也不用像世俗的样子,用酒来述说着自己心中的离情别绪,痛痛快快地喝酒,从来都不需要有任何理由。酒阑人散,我会手中拿着残灯送你归来,走过熟悉的河塘,恍恍惚惚之间不禁落泪如羊祜,这全都是因为你杨元素啊。

在这首诗的前两句当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诗中主要描写了诗人与友人离别之后的思念之情。开头诗人便写密州与杭州相隔天涯,两者相望十分地渺茫,似乎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暗自神伤之感。然而在接下来的两句当中,却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叫做人世间的悲哀。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思念自己的友人?为什么又会无可奈何?又为什么会暗自神伤呢?这一连串疑问都是诗人在诗中想要表达的内容,原来诗人仅仅也只是为了自己心中尚存的一点功名热望,一看到自己现如今劳累奔波,或许还能有个指望,可能也会有些盼头。

"何日功成名遂了",到时"还乡",在我们看来这里的"还乡"并不是回到家乡,而是和锦衣还乡一个道理。在我国古代人们不远万里离开自己家乡,不就是为了有一天可以功成名就。在外漂泊多年,这一切的一切不就是为了求一个功名再还乡吗?然后回到家乡好好坐下,把酒饮欢,细细述说着自己这些年来的不如意。"陪公三万场",将自己这些年来失去的岁月通通弥补回来,从而再去重拾,再去追忆。在我们看来这里既有诗人的不舍之情,也有诗人别后的思念之意,所以也会给我们带来一种豁达豪迈之气。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在接下来的这一句当中,诗人希望可以劝诫自己的好友不起拘泥于黯然离别之情。"不用诉离殇,"诗人对于即将远行的杨绘表达出自己"痛饮从来别有肠"的感情,我们也很难看出到底是豪迈还是离愁,都会在在其中百转千回,我们也是完全没有必要费神狡辩。我们都知道离殇是从来都不用我们进行诉说,当然也是我们无法诉说的。在我们看来他们分别之后痛苦也好微笑也罢,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不一样的性格出现不一样的反应。在首诗当中,我们发现诗人以酒化情,不管是千言万语,还是不忍离别,这一切的一切都都在那诗人的这杯酒中。但是面对这些,我们虽然在表面上看似豪迈,但是在诗中却处处深藏凄然别情,这般矛盾的劝酒之词,可以说是美妙极了。

"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在最后的这两句当中,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冷严肃的送友图,在我们看来,荷塘月色、残灯烛火、斯人月下。这些美丽的景象显然都已经是马上进入秋季的景象了,我们都知道每到那个时候我们都可以在河塘边听到连续不断的蛙叫声。诗人苏轼擅长于书画,这一点在我国古代诗人当中也是十分地少见,可是现如今苏轼官海沉浮,身不由己。一把辛酸史怎样都是无法掩饰,饮酒到了最后,硬是是没有留下眼泪。因此诗人随后便说出了那句"堕泪羊公却姓杨",我们看到诗人以杨绘比羊祜,从而表达出自己对于有人的欣赏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与有人之间深厚友谊。最后诗人也是巧妙地运用友人堕泪收尾,一把辛酸史到此也就戛然而止了,虽然诗人描写到此为止了,但是诗境却依然长存。

这篇著作后来也被辛夷坞创作的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所引用,随后这篇小说也被改拍成电影,从而也使得这首诗篇名声大造,并随之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