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知识 > 宋代大钱的铸造

宋代大钱的铸造
2012-08-05 17:09:43   来源:   点击:

      宋仁宗时期,与西夏发生了战争。宋廷为了满足军费开支,在陕西都转运使张奎、知永兴军范雍等官员的建议之下,开始铸造「庆历重​​宝」当十大钱,也就是大钱一枚相当于一般铜钱(小平钱)十枚。不过,当时社会上对于钱币价值的认定,是依照其重量成色来决定其价值,庆历大钱一枚的重量约当小平钱三枚,而官方的定价却是当小平钱十文,因此百姓不乐用,大钱因而贬值。庆历八年(1048),宋朝承认大钱贬值的结果,将大钱的价值改为当三,嘉佑四年(1059)又改为当二。此后,宋朝的铜钱有「当二钱」与「小平钱」两种形式。

      仁宗以后,英宗治平年间未见当二大钱的铸造。神宗时期,铸有「熙宁重宝」、「元丰通宝」等当二大钱,哲宗时期亦铸有元佑、绍圣、元符等年号之当二大钱。

      宋徽宗时期,又开始铸造新的大钱。崇宁二年(1103),在宰相蔡京的奏请之下,开始铸造「崇宁重宝」当十大钱。崇宁四年(1105),又将当十大钱的文字改为宋徽宗御书瘦金体「崇宁通宝」,并且铸造「当二夹锡钱」。崇宁当十大钱的重量成色,仅值三文小平钱,却当作当十钱来使用,造成百姓怨声载道;而夹锡钱中铜的成色不足,百姓亦不乐用,两种大钱都难逃贬值的下场。因此,当十大钱与夹锡钱在徽宗时期时行时废。政和元年(1111),宋朝下令将当十大钱贬值为当三钱。此后,宋朝通行的铜钱有小平钱、当二钱、当三钱三种。

      南宋时期沿袭北宋的制度,有小平钱、当二钱、当三钱三种铜钱流通于市面。不过到了南宋晚期,由于与蒙古之间的战争持续不断,南宋朝廷又铸造了当五、当十、甚至当百等高面值的铜钱。可见从北宋到南宋,政府经常以铸造大钱的方式,来满足财政开支的需求。但是这种作法,与百姓按重量成色决定货币价值的习惯相违背,因此大钱的贬值是可以预见的。

相关热词搜索:宋代 大钱 铸造

上一篇:道教对疾病的治愈
下一篇:宋代的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