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知识 > 钞法的衰废

钞法的衰废
2012-08-06 11:04:28   来源:   点击:

      明朝发行宝钞的目的,是为了方便钱币的流通。但是,明代的百姓拿着宝钞向官府兑换铜钱或白银时,却经常受到刁难。因此,宝钞的信用并未在民间建立起来。宝钞发行之后,便面临了贬值的问题。根据《续文献通考》的记载:洪武二十七年时,「钞一贯折钱五十文,后折百六十文,浙闽江广诸处皆然」。成祖永乐五年时,金每两折钞四百贯,银每两折钞八十贯。宝钞贬值为官定价格的百分之一上下。

      宣宗宣德三年六月,宣布停造新钞,似乎已经为明代的宝钞制度划下句点。宣宗宣布停造新钞之后,市面上流通的宝钞,信用更坏,英宗正统元年时,「银一两当钞千余贯」;正统十三年,「钞一贯折钱二文」,贬值为面额的千分之一左右。宝钞完全无法发挥大额支付的功能,逐渐退出了流通。大额支付的功能完全为白银所取代。

相关热词搜索:钞法 衰废

上一篇:明初的宝钞制度
下一篇:白银与铜钱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