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莲池
2011-12-03 09:24:54   来源:   点击:

    石连池1907-1981明治40(1907)年出生於嘉义厅打猫西堡新港街(今嘉义新港),父名石发,母名蔡叶,为一着名剪黏匠师。石连池本以务农为生,後向梅菁云学习剪黏技艺。曾一度居住於基隆社寮,在基隆和平岛上的造船厂工作,有一段时间还曾画符看病。二次大战末期,回到新港海瀛村,医治被战争波及的枪伤,後迁至台南新营居住。1945年後,连池重拾剪黏技艺,并传徒林再兴、林瑞芳、苏龙源与李坤村等。在弟子相传的情况下,致使以石连池为主的传承体系,人数众多、分布广,形成新港剪黏的主干。如弟子之一的林再兴,传徒包括林再益、郭庆助、游清治与陈忠正等,他们的各自传授,让新港剪黏业更加蓬勃发展。石氏晚年因身体不适搬回嘉义,1981年病逝於新港,享年74岁。石连池工作范围广,包括台北、嘉义、台南与澎湖等地庙宇,以及少部分富有人家的民宅。施作庙宇包括台北木栅仙光宫(祥光寺)、三峡祖师庙前殿、嘉义的圣安宫、西安宫(城隍爷庙)、台南天后宫、南鲲鯓代天府、保生大帝庙和佳里、新营一带庙宇。甚至远在澎湖的湖西乡、北寮、南寮乡、风柜尾、员贝及礁石的庙宇他都曾参与施作。石连池善画设计图,画风细致精巧,剪黏施作内容包括堆塑、庙宇剪黏与尪仔制作。其作品「武生造型手掀披风,风流倜傥,架势十足,展现地方戏曲人物身段,釉彩以水釉(日本釉上彩)为主,宝石釉为辅,土胎薄均匀,尪仔头使用模具,成浑圆立体状…,常见的题材运用四聘、三娘教子、单刀赴会、三气周瑜、黄鹤楼、绿牡丹及鱼樵耕读等」。制作尪仔的脸部表情细腻,而在衣饰上的纹路,亦随着肢体而有变化,对人物的头部装饰相当讲究,配合身份与主题,而有不同的装饰,如仕女即以发型变化来显示,武将头部装饰武冠,农夫则戴草帽来象徵。除了所制作剪黏精湛外,他还擅画设计图,画风细致精巧,尤以花草为最。

    参考资料

    1. 刘玲慧<嘉义新港剪黏业的发展>(93学年度台北艺术大学传统艺术研究所硕士论文),2005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磨边工具
下一篇:磨显填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