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筊
2011-12-03 09:31:57   来源:   点击:

    筊,又称为「想杯」或「筶」,在台湾民间信仰传统中,是世俗之人向神灵沟通请示的一种方式。掷筊是道教信仰问卜的仪式,「掷筊」闽南语又念作「跋杯」,只要有庙,就一定见得到筊,是供人们上香膜拜後请神明指示的工具。

    丛生竹的地下茎多长为弯月形,挖掘後将其对劈,即可修制出一对新月形状的竹筊。因为竹筊具有弹性佳、耐撞击、耐磨、耐蛀等特性,制作因取材之故,大小不一,尺寸小的仅三公分,尺寸大的可达二十五公分;一般以手掌能合住为原则,但也有特别制作的大型筊杯,在民间信仰中,特殊尺寸的筊杯也必须请示神明是否合意。台湾制作竹筊的竹材,制作小尺寸者取材自观音竹,中型竹筊取材自绿竹,而大型竹筊则必须取材自麻竹或刺竹。

    对一般人而言,当遇到难以抉择或不明就里的事情时,常会到庙里求神明指点迷津;那麽,究竟人神是如何沟通的呢?掷筊请示神明、抽签或祭拜前,为了得到神明的允诺,必须先向神灵上香膜拜,禀明自己姓名、生辰八字、居住地址、请示事情或原因後,拿起摆在神案上的竹筊,经双手合十参拜,在香炉内的香上绕一圈之後,往地上一掷;一般来说,只要将一对竹筊握在掌心,诚心祈求问卜後松手让它跌落地上,观看正反的组合就可见分晓。

    每一个筊称为一「支」,并有正反面之分,隆起部份称为「阴」(也就是反面),平面的部份则称为「阳」(也就是正面)。善男信女请求神明指示吉凶,掷筊的正反组合,仅有三种结果:当筊投掷在地上呈现两凸面时,称为「阴筊」,表示不吉,诸事不顺或预示警讯,可以重新再掷筊请示;呈现两平面时,称为「阳筊」或「笑筊」,表示吉凶参半,模拟两可,神明无可奉告,可以重新再掷交请示神明,或再次说清楚自己的祈求;倘若呈现一正一反,则称为「圣筊」或「圣杯」,表示大吉,神明认同且行事顺利,但必须连续三次圣筊才算数哦!

    早期先民在求神或问卜之时,因交通、联络之不便,通常都求助於神明以解心中之疑惑,禀明事情原由後掷筊,由於竹筊的弹性颇佳,不安的情绪常随着竹筊落地、弹起的次数而起伏;每年逢寺庙改选炉主时,通常会在庙前掷筊,按连续掷出圣筊的次数多寡来决定。曾经有人因连续十次掷出圣筊才当选炉主,这样的机率是仅有1/1024。最近有许多庙宇已采用塑胶制的筊杯,取代竹筊。

    参考资料

    1. 民间艺术─竹艺。http://www.tpec.org.tw/new25.htm
    2. 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D%8A%E6%9D%AF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竹蓆
下一篇:竹篱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