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东村
2011-12-02 14:09:48   来源:   点击:

    (嘉义县梅山乡~)梅东村位於嘉义县梅山乡的西北部,东邻圳北村,南邻永兴村,西邻梅南村、梅北村,北邻云林县古坑乡华南村。与梅南村以台三线相隔。全村人口为2,929人(2010年12月底统计),面积为1.24平方公里,密度:2,362人/Km2。

    一、地方沿革

    清领时属於嘉义县打猫东顶堡梅仔坑,1901年嘉义厅梅仔坑支厅梅仔坑区梅仔坑庄,1920年台南州嘉义郡小梅庄小梅(大字)梅仔坑、树林(小字),1945年设梅山乡梅东村。

    梅东村因位於原梅仔坑庄的东部而得名,与梅南村、梅北村构成梅仔坑,是全乡最早形成的村庄,此载於诸罗县志的封域志,现三村仍为全乡的行政经济、教育文化、交通运输中心。

    二、地理环境

    梅仔坑地形呈东高西低,状似畚箕形的盆地,这盆地的周遭,东面是保甲山岭脊,南面为中庄山岭,西面是倒孔山溪和旱溪的交会,北面是倒孔山溪。倒孔山溪又称华兴溪,是梅东村与圳北村的界河,向北流入三叠溪,再与虎尾溪合流,经虎尾後称为北港溪,注入台湾海峡。

    三、聚落分布

    梅山,又称梅仔坑,清康熙年间,先民到此开垦,因有小山丘遍长原生种梅树,之後形成聚落,就称为梅仔坑(山丘在现新兴路与社教路交会处),康熙五十六年(1717)的《诸罗县志》就有关梅仔坑山的记载,「顶平豁如釜山之盖而隆其瘠、与鼎盖并峙者为梅仔坑山」。此地的梅花盛景,更被选乾隆七年(1742)的诸罗八景之一的《梅坑月霁》。

    树林仔,位处梅东村的北部,华兴溪的西侧,二十世纪初期,池姓先民在此租地率田,四周皆是未开垦的原生树林,因而得名。现以何姓族人居多,更以形成密集聚落,昔日浓林密布,已不复见。

    四、学校教育

    嘉义县梅山乡梅山国民小学,位於梅东村中部,成立於1906年,初名为梅仔坑公学校,1921年改为小梅公学校,1941年改为小梅国民学校,1946年小梅乡第一国民学校,1947年梅山乡梅山国民学校,1968年改为现名。梅山国民小学是梅仔坑先贤吴炎、江匡国、陈为姜、林郑友梅等人发起设立,为本乡教育启蒙之地。校址为梅山乡梅东村中山路28号之1。

    五、文化资产

    梅山玉虚宫,位於梅山市街中心,建於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1911年於现址重建,1972年再建,主祀玄天上帝,系於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安座於民宅(梅山玉虚宫沿革志)。

    梅山天主教堂,位於梅山村东部,建於1931年,是嘉义教区的中华圣母朝圣地。1913年西班牙洪神父首先到梅山麻园寮山传教。1931年梅山租地建道作为聚会场所,1954年嘉义教区成立,每主日有神父到梅山主持弥撒。天主教修女会中华圣母会由山东抵台,并在梅山设立医疗服务所。现梅山天主教堂地有千余坪,是昔日梅坑月霁的旧地,景色清静,已为天主教信仰圣地。

    六、交通设施

    梅东村的交通:(一)省道台3线,形成与梅南村的分界线,线东为梅东,北向经梅北村,通往云林古坑乡,南向经大南村,通往竹崎乡。(二)县道162线甲,起点是梅山与县道149线交叉处,经梅东,圳北、太平、龙眼、碧湖、太兴、瑞里、瑞峰等村,终点为太和村油车寮,长46.723公里。沿途有太平风景区、瑞峰风景区、太和风景区,是条观光大道。  

    中文关键字: 梅东村 , 梅仔坑 , 梅山国民小学 , 县道162线甲

    参考资料

    1. 施添福主纂,《台湾地名辞书卷八:嘉义县》,台北: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8年。
    2. 陈文尚、陈美铃等编,《嘉义县志-地理志》 嘉义:嘉义县政府,2009年。
    3. 颜尚文等纂,《梅山乡志》,嘉义:嘉义县梅山乡公所,2010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楠梓仙溪
下一篇:楠梓加工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