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曲艺知识 > 笔记剧场

笔记剧场
2011-12-03 15:01:05   来源:   点击:

    笔记剧场以黄承晃为首,成立於1985年5月。

    创始人黄承晃是兰陵剧坊的创始团员,黄承晃生於台北,高中毕业後在电信局当技工,後考上文化大学,念了一年便休学,1979年参与了兰陵演出的《公鸡与公寓》,其後又为兰陵编导《父与子》,颇受好评。

    1984年,黄承晃决意走出兰陵,在他金山南路的公寓与一群朋友开始非正式的排戏。当时这群自称为「台北最後的嬉皮公社」的艺术爱好者,同年11月推出取材自香港前卫剧团「进念二十面体」编导容念曾的剧本《情蚀》。容念曾融合意象剧场与舞蹈剧场的後现代主意前卫剧场,对於黄承晃影响很大,终於在1985年5月,笔记剧场正式成立,在新象小剧场演出《流言》和《旧约》两个作品。

    《流言》是「进念二十面体」编导容念曾剧本《旧约》的更名演出,反而笔记的《旧约》一剧是由笔记剧场团员即兴创作发展的7个女孩半自传式的恋爱故事。黄承晃认为,这种对剧本名称的混淆不但无所谓而且「有想像不到的新鲜感」,这样的想法与态度,也正是笔记剧场在组织与演出上的基本态度与风格。

    笔记剧场的作品中,演员不是扮演角色,对白常为机械性的独白或反覆,以1985年锣声定目剧场展演的《杨美声报告》为例,7位演员坐在台上,一位演员裹在地毯里滚动,所有演员不走动也没有变化,面无表情声音平板的叙述自己的生平,整个演出没有角色发展、情节进行,也没有情绪或内容,这样的表演是当时小剧场全新的尝试。

    1986年,笔记先後推出了《据说他是我的朋友》、《地震》,其中《地震》因使用半裸女演员引起讨论,却皆未获得太大回响。该年夏天,黄承晃离开笔记剧场,由老嘉华继续带领,在第二代小剧场兴起浪潮中渐渐消失。但笔记剧场的非剧情、非个人、非再现性演出方式,清楚显现其异於兰陵或表坊「实验剧」的形式,走出某种新的小剧场风格。

    参考资料

    1. 台湾小剧场运动史 (锺明德 扬智1999)
    2. 台湾戏剧发展概说 (邱坤良 文建会 民88)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碾玉观音
下一篇:秦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