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琦彬
2011-12-03 15:32:08   来源:   点击:

    1929年4月23日生於山东蓬莱,国共内战时期,随烟台七所中学所组联合流亡中学撤退,一路南下,并且加入了政工队。1949年随流亡学生团从广州出南中国海搭济和号登陆舰先到了澎湖。1950年即已剧本《因果》获国防部剧本徵选首奖。当时国共关系紧张,为求保命并离开澎湖,决定投考军校,1951年考上位於台湾北投复兴冈,政工干部学校影剧系戏剧组第一期。

    赵琦彬早从小学时代开始即有戏剧演出经验,十七岁时已经组剧团演出。在军旅与流亡途中,因加入政工队也持续的参与戏剧工作。1953年政工干校第一期毕业後,分发至农教公司(中影前身)服务,後又转调大鹏影剧队,戏剧工作经验丰富,交友广阔。其间陆续制作演出完成舞台剧《冀北三年》、《文馑图》、《这一代》、《荆轲刺秦王》、《凤朝阳》、《田园春晓壮士还》、《风和日丽》、《几番风雨》、《正人君子》、《寒岁图》、《自君别後》、《芳草天涯》、《天外恩仇》,作品屡获教育部最佳编剧奖,国防部剧本创作官佐组第一名,国防部新文艺运动委员会最佳编剧奖,及教育部剧本徵集第一奖。亦有独幕剧剧本创作《翠竹苍松》,1960年由正中书局出版。除了完成多出舞台剧编剧、制导工作,此期间赵琦彬另完成《无价的赠礼》、《春的信息》、《黄自传》、《小城夜曲》等广播剧剧本创作,及改编自小说《蓝与黑》和创作《天涯芳草》等电视剧本。1964年创作电影剧本《蚵女》,由中影公司摄制上映,为台湾第一部彩色电影。

    1965年赵琦彬赴美国夏威夷大学戏剧系研究,1966年回国後,继续投入广播剧与多出电影剧本创作。同年并以导演舞台剧《碾玉观音》、《康蒂妲》获教育部最佳导演奖。舞台剧《坝》获剧本类国军文艺金像奖。

    1965年入淡江文理学院(即淡江大学)中文系就读,完成舞台剧《云山深处》、《归去来兮》,虽未出版及演出,仍以《归去来兮》获中国话剧委员会、中国文艺协会最佳编剧奖。1970年导演舞台剧《红鼻子》首演。1974年舞台剧《山河岁月》获剧本类国军文艺金像奖,同年并完成舞台剧《在天之涯》、《龙》。1977年与张永祥等联合创作连续剧本《风雨生信心》,获国家文艺奖。赵琦彬历任编剧、导演、华视节目部副主任等职,亦曾於母校政工干部学校执教戏剧与导演课程。个人编写作品包括广播剧、舞台剧、电视剧以及电影剧本。

    1978年,赵琦彬离开华视,接任中影制片部经理。同年,姚一苇先生接任「中国话剧欣赏演出委员会」主任委员,赵琦彬任总干事。 1980年7月,二人合力以非常有限的经费举办首届〈实验剧展〉,一连6届,43出剧码。实验剧展的举办,为许多初入社会的戏剧学子及新创剧团提供了起步的资源与展演空间,直接影响了台湾第一代小剧场运动的兴起,成为台湾剧场现代化的转捩点。

    1983年,与张永祥、贡敏以各写一幕独幕剧方式,集成一出舞台剧「生命线传奇」,赵琦彬任导演,1984年由国防部艺术工作总队於台北国军文艺中心演出。1986年3月再创作舞台剧「五月榴花红」,并任导演,由国防部艺术工作总队於台北社教馆演出。

    从戏剧表演到繁杂的行政业务,从舞台剧、广播剧、横跨至电视、电影剧本,未曾间断的编剧和教学工作,赵琦彬累积了令人惊叹的作品纪录,也为台湾戏剧界培育出许多优秀人才。其个人创作作品亦得奖无数,曾获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教育部文艺奖等。1992年3月21日癌症病逝,享年64岁。

    参考资料

    1. 苏伟贞 《少年流浪队伍》自由副刊,2006年7月3日。
    2. 吴静吉《兰陵剧坊的初步实验》台北:远流出版社,1982年10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车鼓戏
下一篇:跳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