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以功
2011-12-03 15:59:36   来源:   点击:

    黄以功(1945.8.6-),江苏灌云人,舞台剧、电影、电视剧导演。1949年随父母来台抵高雄凤山,半年後迁居台北,就读长安国小。在贫困的幼年生活中,与基督教结缘,成为虔诚的信徒。1957年考取成渊中学初中部,与高中部合办《成渊青年》和《清流》杂志。1960年就读强恕高中,担任校刊《强恕青年》主编,并创办《鹿苑》杂志,高二时(1962年)自编自导广播剧《第二代》,获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特别奖。1963年保送陆军军官学校,入学後发觉与志趣不合,翌(1964)年重考,成为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戏剧系第二届学生,主修编剧。大三时(1967年),向系主任李曼瑰争取与大四一同毕业公演,於《李尔王》中担任坎特伯爵一角,并一手包办剧场大小事务。

    1969年毕业後,担任台中大明中学美术老师,受张晓风之邀,担任《画》剧导演。1970年,因受到《画》剧演出成功的鼓舞,与张晓风、林治平伉俪筹组「基督教艺术团契」,期望集合志同道合的青年,藉由艺术吸引更多人认识宗教信仰的真谛。自1970年开始,便於业余时义务为「基督教艺术团契」导演所有公演剧作,计有:《无比的爱》(1970.12.30-1971.1.1、1971.1.4-8,兼任舞台灯光设计)、《第五墙》(1971.12.26-1972.1.9)、《武陵人》(1972.12.25-1973.1.7)、《和氏璧》(1974.12.21-1975.1.5)、《第三害》(1975.12.14-1976.1.4)、《严子与妻》(1976.12.26-1977.1.5)、《位子》(1978.1.21-2.5)等七出。在「基督教艺术团契」时期,也将工作触角延伸至电影电视领域,多头并进:1970年与姚孝玉结婚後,在台北星期剧院担任电影《暗室之後》的戏剧指导,再於光启社担任电影部导演,拍摄闽南语剧《金十字架》和《孤女的愿望》。1971年进入台湾电视公司,担任场务工作,翌年升为现场指导,1975年升为导播,作品有综艺节目《银河璇宫》中的短剧单元《小人物狂想曲》、戏剧节目《伐纣》等。1975年春,导演李曼瑰生前最後一部舞台剧《瑶池仙梦》;年底导演姚一苇剧作《碾玉观音》。1976年应中国戏剧艺术中心之邀,导演李曼瑰剧作《大汉复兴曲》,庆祝李曼瑰七十冥诞。1977年6月,为耕莘实验剧团导演辛约翰剧作《海葬》及王祯和剧作《望你早归》,同年并有电视作品《台视剧场》。1978年应菲律宾华侨艺术团体之邀,担任《中华魂》歌剧导演。

    在电视台工作期间,曾导过的连续剧如:《秋水长天》、《海角天涯》、《杨贵妃》、《天长地久》、《花落春犹在》(又称《台北的天空》)、《一千个春天》、《玉卿嫂》、郭小庄国剧《王魁负桂英》、杨丽花歌仔戏《巡按与大盗》等;其中《秋水长天》一剧获颁1981年金钟奖最佳导演奖等五大奖。此外,1982年8月曾接任白先勇舞台剧作《游园惊梦》的导演工作,其後近十年,未有舞台剧导演作品,直至1991年5月,为高雄市第十届文艺季暨庆祝建国八十年活动,导演英国作家王尔德(Oscar Wilde)剧作《不可儿戏》,1992年再应新象之邀,导演王尔德剧作《温夫人的扇子》。1995年,为中国文化大学戏剧系影剧组毕业公演,改编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剧作《慾望街车》并担任导演。1997年升任台视节目部经理,1999年升任台视戏剧总监,2001年自台视退休,与友人合资成立「点子号影视公司」,转赴上海发展。他在台湾电视史上有数个「第一」记录,如:引进单机(ENG)拍摄电视剧、两岸电视节目直播、赴中、美拍摄连续剧、邀集香港影视人才及邓丽君、童安格等歌星拍戏等。

    王尔德剧作《温夫人的扇子》。1995年,为中国文化大学戏剧系影剧组毕业公演,改编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剧作《慾望街车》为《慾望街车?台北篇》,并担任导演。1997年升任台视节目部经理,促成中秋夜与上海东方电视台合作直播「中秋夜、两岸情」节目,建立两岸电视节目直播首例。1999年升任台视戏剧总监,2001年2月自台视退休,与友人合资成立「点子号影视公司」,转赴上海发展,重拍《秋水长天》,并将《海角天涯》改编成《千丝万缕》。他在台湾电视史上有数个「第一」记录,如:引进单机(ENG)拍摄电视剧、赴美国、大陆拍摄连续剧、邀集香港影视人才及邓丽君、童安格等名歌星拍戏等。

    参考资料

    1. 倪婉萍《黄以功与基督教艺术团契》,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研究所理论组硕士论文,1999年6月。
    2. 金明玮《张晓风》,台北:国立台北艺术大学,2004年12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魏瑛娟
下一篇:鸳鸯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