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丁石
2011-12-04 22:20:14   来源:   点击:

    伊丁石(iddingsite)

    【组成成分】:属含水的镁、铁矽酸盐类矿物,化学式为MgFe2Si3O10?4(H2O),但其成份并不固定,因其为多种次生矿物构成之集合体,通常形成红褐色或黄棕色之细粒结晶,其主要组成物质包括针铁矿、黏土矿物、绿泥石、石英和滑石等。形成於基性或超基性火成岩之橄榄石风化後产物。通常肉眼仅能看到红褐色或棕色的细粒物质,必须藉由偏光显微镜才观察到。

    【物理性质】:

    1.晶系:斜方晶系

    2.习性及矿物集合体:为具有二维平板状叶理

    3.颜色:颜色为黄棕至红褐色;在偏光显微镜下其干涉色通常都被其本身的颜色所遮蔽,因此只能看到黄棕或红褐色的光性。

    4.透明度:不透明矿物

    5.发光性:无萤光或磷光性

    6.比重:2.5-2.8

    7.硬度:3(接近方解石之硬度)

    8.解理:有完美解理

    9.脆性或韧性:具脆性

    10.其他物性(磁性、电性或放射性):无 。

    【产 状】:伊丁石是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并且主要由含铁、镁之基性矿物包括橄榄石和辉石等在氧化环境下风化後生成,因此常见於这些矿物的反应圈(reaction rim),形成很多细小矿物聚集的集合型态。

    【用 途】:无特殊用途。

    【产 地】:分布於澎湖玄武岩中之橄榄石及捕获岩之橄榄石风化後的产物;大屯火山群中部份含橄榄石之安山岩;西部火成岩区的玄武岩和橄榄岩捕获岩体;台东一带的超基性岩体包括橄榄岩和玄武岩 。

    参考资料

    1. 陈培源、刘德庆、黄怡祯(2004) 台湾之矿物。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编印,共415页。
    2. Nesse, W.D. (1991) Introduction to Optical Mineralogy, New York,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66-167.
    3. Klein, C. and Hurlbut, C.S. (1993) Manual of Mineralogy,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New York, 681pp.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南澳运动
下一篇:古气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