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
2011-12-04 22:22:49   来源:   点击:

    岩质行星最外层的固体外壳。

    地球内部的组成由外而内大致可分为地壳、地函及地核。其中地壳最薄,厚度约为5到30公里;地函的厚度约为2,900公里;而地核最厚,厚度约3,500公里。地球的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函的最上部,大约从地表到深度100公里,底下为一层厚约数十公里较具流动性、较热的软流圈,再底下则是较坚硬的下部地函。

    岩石圈和软流圈的概念是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基础。岩石圈比软流圈坚硬而不易变形,软流圈则较容易流动。岩石圈可分成若干独立移动的块体,称为板块。主要板块包括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澳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及南极板块等,加上一些小板块如菲律宾海板块等,共约14个。地球内部的高热持续地往地表传导与散热,通常是以岩浆的方式往上移动。此热力上升作用使软流圈产生对流,板块随着软流圈缓慢往两侧推移。此大规模岩浆上涌处称之为中洋脊,因为地球科学家在大西洋等大洋中发现绵延数千公里长的海底山脊,不停有岩浆流出。新的海洋地壳随着岩浆流出不断从中洋脊产生,将老的岩石往两侧推动,而最後板块在两侧隐没进入地函中,如此循环不已。

    台湾东侧的菲律宾海板块属玄武岩质的海洋地壳,台湾岛及台湾西侧属於欧亚板块,以花冈岩质的大陆地壳为主。此大陆边缘地区,新生代以来因岩石圈明显变薄,软流圈上涌,玄武岩岩浆沿着裂隙喷发至地表,形成澎湖群岛和台湾岛上的火山或侵入火成岩体。距今大约1,200万年前,源自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作用增强,台湾海峡的张裂作用停止,岩浆上升的管道逐渐关闭。约在距今800万年前,澎湖地区的火山活动停止。而从距今500万年前,菲律宾海板块上的吕宋岛弧逐渐与欧亚大陆边缘相碰,逐渐形成今天的台湾岛。

    中文关键字: 软流圈 , 板块构造学说 , 地壳 , 上部地函

    英文关键字asthenosphere , plate tectonic , crust , upper mantle

    参考资料

    1. Carlson, R. W., Pearson, D. G., and James, D. E. 2004. “Physical, Chemical, and Chro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tinental Mantle.” Reviews of Geophysics, 43, RG1001, doi:10.1029/2004RG000156.
    2. Daly, R. 1940 Strength and structure of the Earth. New York: Prentice-Hall.
    3. Jordan, T. H. 1978. “Compos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tinental Tectosphere.” Nature, 274, 544-548.
    4. Chernicoff, S. and D. Whitney. 1990.“Geology: An 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Geology.” 4th ed., New York : Prentice Hall.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大甲断层
下一篇: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