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树
2011-12-05 22:08:57   来源:   点击:

    面包树,学名Artocarpus altilis(Park.)Fosberg,桑科(Moraceae)波罗蜜属植物;《植物学大辞典》称「面包果树」。原产於兰屿、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及南太平洋岛屿。

      面包树为常绿大型乔木,高可达30公尺,树干笔直,多分枝。树皮灰黑色,不开裂,小枝斜上昇或直立,呈黑褐色。单叶,互生,叶片厚纸质,卵形至卵状椭圆形,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3-8羽状分裂,裂片披针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成浅绿色;托叶一对,呈苞片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初时为浅黄绿色,被灰色或褐色平贴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序单生於叶腋;雄花序圆筒形至长椭圆形或棍棒状,黄色;花被管状,被毛,上半部2裂,裂片披针形,雄蕊1枚,花丝细小,花药椭圆形;雌花多数呈1球形葇荑花序,花被黄色筒状,基部与花托连结融合,仅先端有1小开口,子房卵形,藏於花被筒内;花柱直而长,心皮1枚、柱头2裂、胚珠单一。聚合果大,卵球形或近球形,通常由30~86枚的瘦果所组成,表面具圆形瘤状凸起,初呈绿色後转黄色,成熟时呈褐至黑色,柔软,内面由乳白色肉质花被组成。核果椭圆形至圆锥形,常由肉质红色之假果皮包被。种子,卵形或椭圆形,种壳乳白色。面包树通常是先开雄花再开雌花,这是生物界避免「自体受精」演化的现象。在兰屿,面包树多在3、4月开花,果实则在6、7月成熟。

      栽植为庭木或行道树。果实为热带地区主要食品之一,果实除富含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外,亦有丰富磷、钙和维生素。南岛原住民除生食面包果外,尚用烤、煮或做成糊状等方式制成多种食品。也可乾燥保存、制造酒品或酱渍物。

      面包树,木材轻软而耐用,兰屿雅美族原住民,视为重要经济树木,当地称为「Chipogo」。造船时用其树干或板根,做船首、船艄、船尾板及坐垫;筑屋时又用作主屋中柱和脚踏板等用材,可做木笠、木盘等用具。面包树的汁液可当粘接剂。据《原色台湾药用植物图监》,枝条有止痛、利尿功效,可治腰酸背痛、肾脏病、糖尿病;叶研末服,治脾肿;烧灰调敷,治疱疹;花炒後,置牙床,可治牙痛。

      当西班牙人入侵太平洋诸岛,即以面包果树(Bread Fruit Tree)称之。据《台湾果树志》记载,台湾原不产面包树,清代雅美族祖先,乘小船到太平洋岛上取回种子培育成功而逐渐传开,花莲的月眉村旧称「巴吉鲁」即以面包树命为地名。1890年,马偕医师前往花莲传教,「南势番」原住民,送他称为「八支律」的树苗(即面包树树苗)。马偕牧师带回淡水种植於後院,繁殖许多幼苗,也使淡水地区留下不少面包树。

    参考资料

    1. 陈运造,《园林寻芳》p.101-103,台中县政府,2003年。
    2. http://e-info.org.tw/topic/plant/Artocarpus-incisus/Artocarpus-incisus.htm杨宗愈〈面包树(上)〉,[植物简介/科博馆科普专栏]
    3. http://e-info.org.tw/topic/plant/Artocarpus-incisus/Artocarpus-incisus-2.htm杨宗愈〈面包树(下)〉,[植物简介/科博馆科普专栏]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黄唇龙占
下一篇:黄喉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