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翅萤
2011-12-05 22:11:02   来源:   点击:

    2.黑翅萤 Luciola cerata Olivier

    类别:特有种

    分类:鞘翅目(Coleoptera)、菊虎总科(Cantharoidea)、萤科(Lampyridae)

    形态:雄虫体长7.6-8.8公厘。触角丝状,前胸背板橙黄色,翅鞘黑色,腹部末端有2节乳白色发光器,第一节为长椭圆形,第二节为半圆形。雌虫型态与雄虫相似,均有完整翅膀,但体型略较雄虫大,复眼较雄虫不发达,且仅有1节发光器,腹部除发光器外,均为橙黄或略为黑色。本种与黄胸黑翅萤形态相似,除体长明显较黄胸黑翅萤短外,雄虫可由发光器之形状也不同,且黑翅萤翅鞘光滑,而黄胸黑翅萤翅鞘上有微毛等特徵,加以辨别;而雌虫可由腹部颜色辨别。卵黄色,约0.79- 0.81公厘,多产於青苔上或土壤缝隙间。幼虫为陆生,体壁布满细小点刻,体背板坚硬,呈黑色,背中线略凹陷,背方长满疣状突。背中线两侧细小突起密集,颜色较黑,前胸背板前缘具有2枚橙黄色肾型斑。每节背板後缘具2枚刺状突起,侧缘皆具2 枚侧突,向侧後方伸出,右刺突後缘具1枚棒状刚毛。终龄幼虫前胸背板两侧前缘有橙黄色斑纹,可与其它种类区别。

    生态:成虫夜行性,发黄绿色光,发生期集中於3-6月间,喜欢聚集在较为空旷的草地上或河床两岸,会同时明灭,在没有光害处,我们可欣赏到黑翅萤壮丽的发光奇景,是台湾萤火虫中发生数量最多,也最具观赏价值的种类。台湾各地春季间赏萤主要的地区有,如花莲县鲤鱼潭地区、新竹县内弯地区、嘉义县阿里山地区、台中县大雪山地区、高雄县三民地区等皆以欣赏黑翅萤发光为主。据吴及杨(2003)曾研究台湾黑翅萤之发光模式,结果得知,当雄虫发光後,雌虫延迟0.24秒回应。其发光的特性与日本产姬黑翅萤类相似。黑翅萤幼虫主要栖息於低海拔山区之森林底层及山路两旁之丛林内,如阔叶林、杂木林、槟榔园、果园、竹林与杉木林等之地表,尤其以靠山坡之处最容易发现幼虫,幼虫发光弱,需仔细观察才可发现。

    分布:黑翅萤主要生长於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山区道路旁。目前调查结果於台东地区、恒春半岛等满洲地区除外。黑翅萤在台湾为常见的萤火虫,但是在台东、恒春半岛、及满洲地区尚无采集记录,是否为黑翅萤分布之南限,亦或是地理上的限制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食饵:幼虫肉食性,主要以蜗牛、蚯蚓、及地表昆虫等小动物屍体为食。

    撰稿者:何健熔

    图片提供:

    资料库连结:www.tesri.gov.tw

    参考资料

    1. Ohba, N., and P. S. Yang. 2003. Flash pattern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the Taiwanese firefly, Luciola cerata Olivier. Sci. Rept. Yokosuka City Mus. 50: 1-12. (in Japanese)
    2. 何健熔。2003。台湾萤火虫之生物学。昆虫资源在环境教育之应用研习会手册。28-45页。
    3. 何健熔、苏宗宏。2000。台湾萤火虫之多样性与其保育。2000年海峡两岸生物多样性与保育研讨会。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4. 杨平世主编。1998。营建署国家公园萤火虫生态保育研讨会手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黑背海蛇
下一篇:黑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