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知识 > 东宁建置

东宁建置
2011-12-02 10:28:33   来源:   点击:

    郑氏时期之政治体制。1661年(永历15年)4月,郑成功东征台湾,攻下普罗民遮城(Proventia),改赤崁地方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一府为承天府,二县为天兴县、万年县,改台湾为安平镇。6月14日发布令谕明示:「东都明京,开国立家,可为万世不拔基业。本藩已手辟草莱,与尔文武各官及各镇大小将领官兵家眷,聿来胥宇,总必创建田宅等项,以遗子孙。」令谕第一条表明:「承天府安平镇,本藩暂建都於此,文武各官及总镇大小将领家眷暂住於此。随人多少圈地,永为世业。」即表示在台开国,因此而有政治、军事等建置。

    1655年,以桂王(年号永历)远在云贵,军前委任之文武职衔,一时不及奏闻,且东征西讨,军务繁多,乃议设六官,及察言、承宣等官,分隶庶事,令各官会举而行。六官分别为:吏官潘赓钟,户官洪旭,礼官郑擎柱,兵官张光启,刑官程应璠,工官冯澄世。下设左右司务,以张名振条陈不宜设司务,乃改称都事,其後以实际需要设协理,亦分左右,以佐六官,在都事之上。

    另设察言司,以常寿宁主之。设承宣,以邓愈主之。设储贤馆,收殉难子弟与民间人材,陈永华即在其列。设育胄馆,收死事诸将及侯伯子弟,柯平即在其列。郑成功设官之意,系以六官仿六部,察言司仿都察院,承宣传令谕,储贤馆、育胄馆仿翰林院。

    郑成功虽明示开国立家,仍奉明正朔,每有大事,先禀呈监军宁靖王朱术桂,每有大典,亦请宁靖王上座。唯开国之後,政务繁杂,延平王府难以总揽大局,必另设机构以掌大局。入台初期以戎马倥偬,仍由藩府总理,郑经嗣位之初亦然。1664年,郑经改东都为东宁,以陈永华为谘议参军处理国政,位在六官之上,即为宰辅之任。1674年郑经西征,加永华东宁总制,总揽东宁政事,然以郑经诸弟骄横难制,乃於1679年立郑克为监国,总理政事,总制反在其下,唯因郑克为陈永华之婿,彼此相安无事。及郑克塽嗣位,冯锡范以侍卫掌政,未再设谘议参军、总制,六官等职依旧,直至郑氏覆亡。

    中文关键字: 六官 , 承天府 , 垦殖令

    英文关键字The six established offices , Chengtian Office , Ken Zhi Ling

    参考资料

    1. 杨英着,陈碧笙校注。1981。《先王实录》。福州:福建人民。
    2. 江日昇。1958。《台湾外记》。「台湾文献丛刊」60。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3. 阮旻锡。1958。《海上见闻录》。「台湾文献丛刊」24。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林久远
下一篇:松岛舰及殉难忠魂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