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蕃
2011-12-02 10:37:39   来源:   点击:

    日治时期对台湾原住民的统治政策与施政。清代以「番」泛称台湾原住民,日治时期则称「蕃」。1895-1902年(明治28-35年)之间,台湾总督府对於台湾原住民统治,尚未制定具体的政策,基本上采取放任态度。1902年发生「南庄事件」,日军射杀39名原住民。事件平息後,总督官房参事官持地六三郎提出「关於蕃政问题意见书」的调查报告,主张蕃地问题必须从经济上解决,此一论点成为往後台湾总督府理蕃政策的张本。

    1906年接任台湾总督的佐久间左马太,一改前任总督儿玉源太郎的绥抚手段,采取严厉的武装镇压,在1910-1914年间执行「五年理蕃计画」,更以70高龄亲赴太鲁阁前线督战。

    镇压全台山地之後,总督府的理蕃政策大抵以教育同化为基调,在山地普设蕃童教育所、蕃人公学校,1919年(大正8年)文官总督田健治郎以内地延长主义作为治台基本方针,在同化政策下更积极设置蕃童教育所,推广国语(日语)、宣导公共卫生、禁止原住民刺青、拔牙等风俗。具有日本统治象徵的警察深入原住民部落,一方面加紧对山林资源的开发,一方面对原住民进行全面性的控制,因而在1930年(昭和5年)爆发雾社事件。雾社事件後,总督府重订「理蕃大纲」,重视山地警察之素质,并强化对原住民的「授产」辅导,积极推动「集团移住」政策。

    1936年,总督府以「高砂族」之名称取代「蕃族」。1940年代以後,因为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在中国及南洋战场深陷泥淖,因而动员徵调台湾原住民为「高砂义勇队」,以志愿兵的名目投入菲律宾、印尼等南洋地区的战场,死伤颇重。

    中文关键字: 蕃 , 高砂族 , 五年理蕃计画

    英文关键字Aborigine , Formosan Aborigines , Five Year Program of Ruling Indigene

    参考资料

    1. 台湾总督府警务局编。1918-1935。《理蕃志稿》。台北:台湾总督府警务局。
    2. 伊能嘉矩。1905。《台湾蕃政志》。台北:台湾总督府民政部殖产局。
    3. 藤井志津枝。2001。《台湾原住民史政策篇(三)》。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王锡爵驾机事件
下一篇:玛瑙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