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锡瑠
2011-12-02 10:49:21   来源:   点击:

    郭锡瑠字元汾,号天锡,福建南靖人,康熙四十四年(西元1705年)生。初来台湾时居住在彰化,乾隆初年北迁至大加腊,以「金顺兴」垦号申请开垦。因当地缺乏水源灌溉,乾隆五年(西元1740年)自青潭口凿陂圳,引水灌溉,但由於当地地势险恶而且番人凶猛,所以水圳屡屡遭受破坏,损失难以估算。乾隆十七年(西元1752年)再次大规模开凿,但仍未成功。当时大坪林五庄「金合兴」的垦首萧妙兴便率领业主与郭锡瑠商量,除同意将让水圳经过大坪林的地界之外,并同意在狮山边大潭(今碧潭)设立陂地,作为圳头;除水圳能灌溉外庄之外,郭锡瑠也用青潭的陂地交换。隔年,郭锡瑠便自大坪林筑陂凿石穿山,建木梘越过景美溪至景尾(即今景美)到公馆街後拳山麓内埔,水圳分为三条:一条由小木梘接至林口庄及古亭、仓顶等田地并与雾里薛圳为界;一条由大湾庄到周厝仑等农田,最後到下陂头小港仔沟;一条由大加蜡堡东边的六张犁、三张犁口过木梘到车罾、五分埔、中仑前後、上塔塔攸等田地,最後由剑潭对岸的犁头标注入北港大溪(即今基隆河)。此圳约在乾隆二十六年(西元1761年)完工,当时灌溉一千两百多甲的农田。佃人感念他的功劳,将此圳(大坪林清潭大圳)称为瑠公圳。乾隆三十年(西元1765年)因水灾将多数的圳道冲毁,忧愤成疾,同年病逝。

    参考资料

    1. 《重修台湾省通志》,卷九人物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8),页393.。
    2. 《台湾历史人物小传》,(国家图书馆,2001),页202。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郑克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