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知识 > 开山抚番

开山抚番
2011-12-02 10:50:48   来源:   点击:

    清末在台湾东部施行的开发政策。主要做法为开放汉人进入台湾後山拓垦、辟建道路、安抚生番,促进番民汉化。1874年(同治13年)日本以琉球居民被台湾生番杀害为由出兵征讨,是为牡丹社事件(又称台湾事件),日本大举入侵台湾,是以「番地」并非隶属清国版图为藉口。自此,清廷治台政策改弦更张,转而积极经营,历任来台的大员沈葆桢、丁日昌及刘铭传,相继推行「开山抚番」各种措施,使後山(台湾东部)的番民接受教化,使其地成为清版图,以杜绝外人入侵的口实,巩固海疆。

    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於日本出兵台湾期间奉命经营台湾,上奏朝廷开禁後山,废除人民渡台各种禁令,鼓励移民至後山开垦;开辟北路、中路、南路三条由前山到後山的道路,并任命干员先行抚番。其开山步骤为:屯兵卫,利林木,焚草莱,通水道,定壤则,招垦户,给牛种,立村堡,设隘碉,致工商,建城郭,设邮驿,置廨署;抚番计划为:选土目,查番户,定番业,通语言,禁仇杀,教耕稼,修道途,给茶盐,易冠服,设番学,变风俗。

    福建巡抚丁日昌於1876年(光绪2年)至台主持台湾事务,继续推行抚番政策,特别注重番民的教与养,1877年3月厘定「抚番开山善後章程二十一款」,使番民接受文化,要求番民薙发送子弟入学,并积极辅导番人稼啬,改善生活,在卫生医疗上亦予以重视。

    福建巡抚刘铭传於1885年6月清法战争结束後,向清廷呈「条陈台澎善後事宜」一摺,主张招抚全台生番,其开山抚番措施包括:(一)设抚垦机构:1886年於大嵙崁设立「全台抚垦局」,各番界分设抚垦局;(二)开山:分北部、南部、东部三个区域进行,分别由林维源、林朝栋、陈鸣志等主持;(三)教化:生番受抚後,为其薙发、颁宪书、奉正朔、立社长、社教条、送子入学堂等,并依年龄施以不同之教材与方法。

    刘铭传对生番的归化,采取怀柔手段,但抚番过程也动用庞大武力征剿。对熟番则予以汉民相同的待遇,其乡庄组织仿汉人的街庄总理制,改土目为头目,掌理一社事务;改通事为董事,负责收取番租等事,并允许番民自由出售土地。

    沈葆桢、丁日昌及刘铭传的开山抚番政策,都在加速台湾的开发,并促进番人汉化。沈葆桢是开山抚番的开创者,奠立此一政策的基础和经营番地的体系;丁日昌在政策上更宽广,更有计划,裨补沈葆桢草创期的不足,自称其规章为「善後章程」;刘铭传锐意经营台湾,急於招抚全台生番,恩威并施,教化番民,使台湾番民的汉化及山地的开发又迈进一步。

    中文关键字: 沈葆桢 , 丁日昌 , 刘铭传 , 抚垦局

    英文关键字 , Ding R Chang , Liu Ming Chuan

    参考资料

    1. 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1969。《刘铭传抚台前後档案》。「台湾文献丛刊」276。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2. 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1964。《清德宗实录选辑》。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3. 沈葆桢。1959。《福建台湾奏摺》。「台湾文献丛刊」29。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4. 沈葆桢。1998。《沈文肃公政书》。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5. 丁日昌。1968。《保甲书辑要》。台北:成文。

    延伸阅读

    1. 许雪姬。1993。《满大人最後的二十年:洋务运动与建省》。台北:自立晚报社。
    2. 林呈蓉。2006。《牡丹社事件的真相》。台北:博扬。
    3. 黄富三。1995。〈板桥林本源家族与清代北台山区的发展〉。《台湾史研究》,2(1):5-49。
    4. 杨庆平。1994。〈清末台湾的「开山抚番」战争(1885~1895)〉。硕士论文,政治大学边政学系。
    5. 黄富三2000。〈刘铭传开山抚番政策与清廷、地方官、台湾士绅之互动〉。收於《中华民国史专题第五届讨论会:国史上的中央与地方研讨会》。台北:国史馆。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锡安山遗址
下一篇:长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