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把
2011-12-02 10:52:05   来源:   点击:

    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陶质标本与石质标本常是出土最多的二种遗物,其中陶质标本给予我们的讯息,却是研究时空分布、文化型态与文化变迁最有价值的材料,其变异性更石质标本为大,也最有可能反映出史前人类行为与思想;陶容器是陶质标本中的一大类,通常考古发掘中以其碎片数量最多,而整理亦最繁复,一般会将其依部位分为口部、腹片、底部、圈足、陶盖等数类。(邱敏勇1984:24-26)

      陶片一向是考古学者研究最佳的对象之一,因为它的使用性质与保存性,使它成为考古发掘中最大量出土的遗物之一,由於一般发掘中完整的陶器较少,所以多是藉由陶片来复原或推测陶器的型制;在针对陶片的研究上,通常会区分其在陶器上所属的部位,如口缘、颈部、腹片、圈足或手把等,也会研究陶器的质地,如夹砂的粒径与密度,还有就是陶片上的纹饰,如绳纹、划纹或几何印纹等。透过对陶片的研究,主要可以拿来做为考古学上年代与文化的订定与讨论,也可以了解史前人类的制陶技术与生活的面貌。(李坤修1987)

      单就陶把而言,还可以分成多种类型,曾有研究者依卑南遗址出土的陶把,将之分为横把、竖把、杓把(直把)及特殊形把等类型(李坤修1987:54-56),除了前三种类型外,还有如不具实用的饰把、带穿的扭把、静浦文化的扭把、动物造型的把手等各种型式,除了实用功能外,亦展现出史前人类的美学观点。

    参考资料

    1. 李坤修
    2. 1987 《卑南文化实用陶器之分析研究》。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3. 邱敏勇
    4. 1984 《南投县集集镇大坪顶遗址》。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陈茂榜
下一篇:陈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