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知识 > 骨质两头尖器(两头尖骨器)

骨质两头尖器(两头尖骨器)
2011-12-02 10:54:06   来源:   点击:

    两头尖骨器指的是将动物肢骨磨成两头尖的棒状骨器,在台湾,这种遗物最早出土於於八仙洞遗址,当时宋文薰教授称之为两头尖骨针,并引述着名考古学家J. G. D. Clark的研究资料,认为其功能是钓具,使用方法则是让鱼吞食包覆其外的饵食,而後藉由器物的长度卡住鱼的食道或口腔而被钓起来。(宋文薰,1969)

    此後,台湾陆续出现类似的这种考古遗物,例如在屏东地区的龟山遗址、鹅鸾鼻第二史前遗址及台北的芝山岩遗址等。过去部份报告称之为鱼钩,1983年李匡悌以「鱼卡子」称之,认为如此更能表达其功能上的意义。各地出土的此类遗物也有不同的型制,八仙洞遗址出土者中间没有刻痕,但是屏东地区出土的骨器中间有0-3条刻痕,似乎是为了便利绑绳之用。芝山岩出土的遗物两端尖锐度不同,在靠近一钝端处刻有数条细槽,因此是不是本文所说的两头尖鱼卡子还是有疑问(黄士强,1984)。再者,同在屏东,龟山遗址与鹅鸾鼻第二史前遗址的形制就有不同,前者较为粗壮,後者则有大小型之分,呈现了史前渔捞活动工具的多样性。(李匡悌,1983)

    此外,中国大陆及日本也有类似的遗物出土。中国大陆集中出现於辽东半岛地区;日本则分布於本州及北海道。其中日本称之为「逆T字形钓针」,出土量也不多,且集中於绳文时代(江坂辉弥、渡辺诚,1988)其中当地的一个博物馆还办了考古体验活动,让民众体验用这种骨器钓鱼的感觉!

    参考资料

    1. 甲元真之编
    2. 1998 《环东中国海沿岸地域の先史文化》、科学研究费补助金考古学班研究成果报告书4、熊本
    3. 江坂辉弥、渡辺诚
    4. 1988 《装身具と骨角制渔具の知识》、东京美术
    5. 宋文薰
    6. 1969〈长滨文化--台湾首次发现的先陶文化〉《中国民族学通讯》9:1-27.
    7. 李光周等
    8. 1985《垦丁国家公园考古调查报告 》台北市:内政部营建署垦丁国家公园管理处
    9. 李匡悌
    10. 1989《鹅銮鼻公园地区史前渔捞活动研究》内政部营建署垦丁国家公园管理处保育研究报告第66号。
    11. 1995 《恒春半岛史前海岸聚落的比较研究:以龟山史前遗址和鹅銮鼻第二史前遗址为例》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筹备处委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计画报告。
    12. 1994 《探讨台湾南端史前聚落的海洋适应:以龟山史前遗址为例》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筹备处。
    13. 1999〈再看三千年前台湾南端的渔捞与采贝〉《第三届台湾海洋环境大会论文》,南港:中央研究院。
    14. 黄士强
    15. 1984《台北芝山岩遗址发掘报告》台北:台北市文献委员会。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高砂义勇队
下一篇:高雄市工委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