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曲艺知识 > 布袋戏表演

布袋戏表演
2011-12-03 09:51:01   来源:   点击:

    布袋戏表演在世界木偶戏分类中属於手套偶型态,特徵为手掌由下向上穿入戏偶体内,以右手为例,则为食指穿入偶头,中指、无名指、小指控制戏偶右臂,大拇指控制戏偶左臂,所以又称为掌中戏。

      布袋戏表演在历史演变下,一直深受大众欢迎,民国34年(1945)台湾光复後因各地对其需求甚殷,产业经济规模扩大吸引许多表演人才投入经营,竞争激烈并且产生许多表演型态,布袋戏一词指涉涵义日趋复杂,甚至在学术界对布袋戏之布袋二字所指为何也还有歧见未决。

      布袋戏表演的手技经过历代演师投入研发创作,形成极为丰富精彩的表演形式,甚至放眼国际手套偶表演系统中仍是无人能出其右。以传统掌中戏为例,演师们为文生戏偶创发出一支表演工具,行内话称为「直通」,是一支头端削尖的小竹棒,插入戏偶手部有一小孔,滚动此棒即可做出摇扇、写字、磨墨等手指无法操作的动作;也为小旦戏偶研发出的表演工具称为「弯通」,是一支弯曲的小铁棒,插入戏偶手部则可表演梳头打扮、撑伞走路等摇曳生姿栩栩如生的灵活动作。

      口技部分更是成为知名主演的基本功夫,除了一人必须分饰生旦净丑各行当之声音表情外,表现的音质、腔调、咬字更是必须面面俱到,与相声、说书等表演艺术元素又几乎相同。所以近代有演师为了证明自己能分饰多角的口技才华,竟也拿着麦克风来到台前献艺,形成一种奇异的偶戏表演风景。

      当布袋戏在西元1960年代开始进入影视媒介平台,以微波频道在全国电视机播出时,有许多知名演师曾经尝试投入此一新媒介,但是对於新媒介特性的不理解,制作出类似布袋戏表演纪录片的节目,因此未受到观众的青睐纷纷退出,只有黄俊雄先生掌握到影视剪接特性,打破镜框舞台空间,在民国59年(1960)造成大轰动。

      霹雳卫星电视台更首开风气之先,民国82年(1993)有线电视法通过立法,两年後黄强华与黄文择兄弟,就从录影带制作公司跨足成立专门播放布袋戏节目的频道播放业者,也是第一个以播放本土艺术节目为主的卫星电视台。

      当布袋戏表演复杂到必须与影视工业结合,亦使「布袋戏」这三个字的原涵义受到严格挑战,这在学术界引起过讨论。而相似的讨论过程,我们在民国94年(2005)的电视金钟奖上也看到了,当评审决定以入围并把连续剧类的导演奖项颁给霹雳卫视导播王嘉祥时,连续几天在媒体明显位置上的报导,正与学术界的思索是很类似的状况。

      当布袋戏表演的视觉呈现大幅结合3D动画,拍摄过程必须精确到一格一格衔接拍摄,以紧凑的剪接方式,呈现惊险完美的武功境界,戏偶操作必须更大量结合杖头傀儡偶的操作手法。

      这类属於综合领域的「超布袋戏」演出,若还以布袋戏表演来表述,是否还能表达清楚呢?「电视木偶剧」这个词汇的出现,似乎更贴近两者在表演本质上,已经有某种程度上的不同了。

    参考资料

    1. 吕理政《布袋戏笔记》,台湾风物杂志社,1991。
    2. 陈正义《认识传统布袋戏》,屏东:屏东县立文化中心,1993。
    3. 《从传统抒发的文化创意产业之10——黄强华、黄文泽与霹雳布袋戏》,台北:中国时报生活美学馆,2003。
    4. 陈柏诚田野调查资料整理归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廖添丁
下一篇:张国才